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中兴被“休克”背后的5G较量

作者:卢晓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4-20 22:16:29

摘要:4月20日,中兴通讯发布声明,称不能接受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对其的制裁。并称拒绝令不仅会严重危及中兴通讯的生存,也会伤害包括大量美国企业在内的中兴通讯所有合作伙伴的利益。

中兴被“休克”背后的5G较量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卢晓 北京报道

中美发生贸易摩擦后,中兴通讯被美国禁售事件又为我国芯片行业敲响了警钟。

4月20日,中兴通讯发布声明,称不能接受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对其的制裁。并称拒绝令不仅会严重危及中兴通讯的生存,也会伤害包括大量美国企业在内的中兴通讯所有合作伙伴的利益。在此之前,美国政府激活对中兴的拒绝令,禁止所有美国企业和个人以任何方式向中兴通讯出售硬件、软件或技术服务,而且时间长达7年。

中兴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落下,但还悬在华为等更多的企业头顶。而禁售令也将改写中美两国在5G领域的激烈竞争格局。在严重依赖进口芯片的行业背景下,自主可控已经成为我国芯片行业的迫切需求。

5G战略或受挫

一颗小小的芯片,却让营收上千亿的中兴通讯陷入困顿。

4月20日,中兴通讯董事长殷一民也发布内部邮件,再次重申在相关调查尚未结束之前,BIS执意对公司施以最严厉的制裁,对公司极不公平,不能接受。他还在信中表示,中兴不会放弃通过沟通对话解决问题的努力,也有决心通过一切法律允许的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殷一民指出,信息技术是全球开放程度最高的产业,全世界各国都在发展信息技术,导致产业链全球分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自身独立完成,虽然美国在某些领域属于世界领先,但美国也不例外。

“中兴吸取过去的教训,决不再犯过去部分管理干部曾经犯过的错误。”殷一民当天还称,美国的禁令可能导致中兴通讯进入休克状态。

相对手机业务来说,外界普遍认为中兴正在力推的5G业务受挫更为严重。赛迪顾问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刘堃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禁售令对中兴影响最大的是通信基站设备,“中兴要在2018年实现5G商用的计划完全要搁置了。”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中兴去年曾透露计划在2018年年底前部署5G预商用,而在2018年2月的巴塞罗那电信展上,中兴还发布了新一代5G全系列基站产品,并已在中国5G国测以及多个国家和地区运营商的5G测试中应用。而高通、英特尔都是中兴在5G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

刘堃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兴作为全球第四大的通信设备公司,通讯设备从欧洲到美国都有布局。“如果禁售芯片,特别是基带、射频这些芯片,对中兴是致命的打击,基本没办法开展现有业务,特别是其积极布局的5G。”他表示。

IHS半导体分析师何晖也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中兴最大的业务是基站,是4G的主要供应商,未来也会是5G的供应商,但基站的芯片全部依赖进口。她认为,基站芯片很难在欧洲、日韩等厂商中找到替代,“日韩和美国在芯片上的强项不一样,美国主要是通信类,日韩是存储类。”而作为参照,手机的CPU芯片还可以转向中低端领域的联发科、展锐等厂商。

中兴在5G业务上的受挫,还将会影响到我国的5G产业进程。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301调查备忘录,被认为会带来的影响之一就是遏制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而中美正在5G领域激烈竞争。

历经2G、3G时代的追赶,中国企业在4G实现了和发达国家的并肩跑,而在5G时代则终于成为主导力量。华为、中兴等企业相继参与5G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而Analysys Mason最新的报告则指出:“中国在5G准备方面略有领先优势,韩国和美国紧随其后。”有声音直指,此次美国对中兴禁售,忌惮的可能还是中国在5G上的领先。

中金发布的报告也称,美国商务部对中兴通讯施加出口权限禁止令,若不能在1-2月内达成和解,会影响通信设备和手机等业务的正常生产与销售,同时对当前全球和中国的运营商网络建设带来一定影响,并有可能影响未来5G网络的推进。这份报告还称,目前中兴占全球电信设备市场约10%的市场份额,占中国电信设备市场约30%的市场份额。

4月19日,英特尔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回应称,“我们已经知晓美国商务部的命令,并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而目前中兴的其他美国供应商还未有所表态。

芯片格局与空间

在美国的禁售令对我国5G产业造成巨大冲击背后,我国芯片长期严重依赖进口。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CSIA)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集成电路的产品需求达到1.40万亿元,但国内自给率仅为38.7%。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集成电路主要包括逻辑芯片、存储芯片、处理器芯片和模拟芯片等。目前电源管理等模拟芯片我国已经可以自给,但多集中在消费类领域。而对于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更高的逻辑、存储等高端芯片目前都无法自给。

刘堃告诉记者,目前基站中主要采用的FPGA芯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全部依赖进口。手机处理器芯片的进口率约有九成,存储器芯片领域的自给率也基本为零。

行业格局的集中,使中国企业在购买芯片时的选择并不多。

此前有数据显示,全球FPGA芯片市场约九成的份额被第一大厂商赛灵思(Xilinx)和第二大厂商阿尔特拉(Altera)占据。2015年,Altera又被英特尔以16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存储芯片中,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3家共计占95%的DRAM市场,而NAND Flash市场则被三星、东芝、西部数据、美光、SK海力士和英特尔6家瓜分。

在手机芯片方面,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了去年第三季度的全球智能手机的系统级芯片(SoC)市场调查报告,其中高通以42%位列第一,而华为和展锐合计占有超过一成的市场份额。其中海思的麒麟芯片只用于华为自身,而展锐的最大市场在印度。何晖也对记者表示,芯片的供应商全球并不多,很多芯片只能向美国买,几乎被垄断。

而行业格局集中也意味着,中兴被禁售对整条芯片产业链影响巨大,特别是美国供应商。

野村证券的报告指出,估计美国制造的元器件占中兴2017财年总物料清单成本的10%至15%,主要的供应商有高通、赛灵思、Altera及Acacia。而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称:“每年,中兴在全球售出约4500万部智能手机,其中近一半使用高通芯片。按照每块芯片平均25美元的价格,那就是约5亿美元的营收。”

在严重依赖进口背后,我国芯片产业与国外存在较大技术差距,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上也较为弱势。在设计、制造、封测等众多环节中,中国企业仅在较为低端的封测领域处于第一梯队。

4月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李国杰在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组织的发言中提道:“在芯片制造工艺上,我们和美国的实力差一代到两代。我们现在能做到14nm工艺,且工艺还不是很完整。而国外已经做到了10nm到7nm。”

李国杰还指出:“可怕的不在于差距,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掌握主动权。”他说,“可惜的是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到这个水平。我们曾努力过,但过去几年,差距并没有经过努力而缩减。”

是否波及华为?

中兴被禁售只是中美贸易摩擦中的一个缩影。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中美竞争的主战场。

4月18日消息称,FCC(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正式通过了一项提案,美国移动运营商将被禁止使用FCC 85亿美元的通用服务基金(USF)购买任何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设备或服务。FCC高级官员已证实,该提案中已经明确涉及中兴和华为这两家公司。而华为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通信设备公司。

在中国企业相继遭到遏制的背后,提升自给率,实现自主可控已经成为我国芯片产业的迫切需求。

我国的存储芯片产业近年得到大力发展。紫光集团旗下的长江存储投资240亿美元的3D NAND Flash生产线、福建晋华首期投资370亿元的DRAM利基型芯片生产线,以及合肥长鑫总投资494亿元的DRAM生产线,此前都预计在2018年投产。

我国也正在迎来12英寸晶圆厂的建厂潮。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现在全国准备筹建和在建的12英寸晶圆厂将近20条,占到全球的70%左右。而引进一条12英寸的晶圆生产线,需要20亿-30亿美元的投资。

但何晖认为,中美芯片产业间的差距不是通过“砸钱”能赶得上的,“芯片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就算有生产能力但没有研发能力,也就只能给国外做代工而已。”

事实上,李国杰也在4月18日的发言中称:“很多人希望我们的芯片企业可以很快扭转这个局面。我想说大家要有耐心。”他还提道,芯片设计制造有大量基础性的技术,从设备、配套到软件,尤其是经验,都需要长期积累,不是砸钱就能够解决。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一款芯片的设计和研发需要花费 1-2 年的时间。而从开始试用到批量使用还需要至少两年时间。此外,国外芯片产业比国内早发展数十年,想要跨越积累起的知识壁垒并不容易。“自己研发速度太慢,现在国内很多芯片企业从国外引进团队和技术,这在芯片研发初期没什么问题。但后期也可能会触及知识产权问题。”刘堃说。

而对于国产芯片企业来说,更大的问题是没有应用。进口芯片成为下游企业的主流选择。

在4月18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组织的发言中,被称为“龙芯之父”的胡伟武表示,中国的集成电路发展要有试错机会,对于自主研发元器件的应用力度还应该进一步加大。他说:“好多瓶颈不在工艺上,不在技术上,而在技术和市场的迭代上,要发现问题才能改进问题。”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秘书长杜子德也建议,应该进一步推动国产芯片的市场化应用。对于国产芯片企业,可以通过政府采购或税费减免等措施,鼓励这类国产芯片的市场推广和应用。

在遏制住中兴的“七寸”后,美国政府的打击对象是否会转移至目标更大的华为?而禁售令又是否会成为国产芯片腾飞的助推力?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