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副主席王兆星:银行业脱实向虚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朱丹丹 冉学东 北京报道
3月30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王兆星副主席在中国银行业协会第七届会员大会四次会议(换届大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第一,服务实体经济取得新进展。第二,整治金融乱象取得新成效。第三,风险抵御能力迈上新台阶。第四,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第五,拥抱金融科技焕发新活力。
本报记者注意到,实际上,2017年以来,原银监会组织开展了“三三四十”等专项治理和综合治理,市场乱象得到初步遏制。
“一是资产负债增速逐步放缓。二是银行表外资金逐步回归表内。三是脱实向虚势头得到初步遏制。“王兆星坦言。
数据显示,2017年,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负债自2010年来首次收缩,同业理财比年初净减少3.4万亿元。银行理财因增速大幅下降而少增5万多亿元,通过“特定目的载体”投资少增约10万亿元。
除此之外,金融科技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银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2017年,工、农、中、建、交分别与京东、百度、腾讯、阿里、苏宁达成了战略合作,在大数据风控、用户画像、人工智能等领域展开了合作。
“银行业自身也在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越来越多的银行对信息化技术建设高度重视,并将金融科技的应用渗透到各个业务环节,甚至带来了一些业务场景的重大变革。”王兆星分析指出,行业平均离柜率在过去几年中大幅攀升,从2010年平均45.2%上升到2017年的87.58%。
他还进一步透露,银行业内部的合作也在加强。去年9月,16家金融机构组建金融云公司,用于承接银行业重要信息系统批量上云的服务,银行业金融云实力逐步增强。
不过,我国银行业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主要表现在:金融业发展还不够平衡、协调和充分,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金融服务的需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升,金融风险还不容忽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水平还需要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海内外合规经营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金融新技术发展给银行业转型创新带来压力等,这些都需要银行业进一步改革和开放。”王兆星分析指出。
他进一步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银行业要实现由大到强、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首先,要回归本源,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比如加大对国家重大战略、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小微、三农等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严格控制“两高一剩”行业的贷款,有序退出“僵尸企业”,挤出低效、无效占用的信贷资金,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等;其次,坚决打赢防控风险攻坚战。包括控制好总体杠杆率,坚持积极稳妥去杠杆;及时有效化解各类风险,推动业务稳健发展。继续压缩同业投资;严格规范交叉金融产品;大力整治违法违规业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有序处置高风险机构等;第三,要全面深化改革。比如规范金融综合经营,规范产融结合,规范金融控股公司,规范银行表外与同业业务,规范互联网金融,规范影子银行等;然后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最后,要善用金融科技。比如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实现金融服务的场景化、智能化、个性化、差异化,向智能银行、普惠银行努力等。
此外,谈及银协,王兆星最后亦指出,在新的监管体制下,实现银行业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努力,需要监管机构大力推动,还需要行业协会积极引领。一要发挥好监管部门参谋助手作用。二要发挥好行业引领作用。三要发挥好行业自律作用。四要发挥好维权作用。五要发挥好沟通协调作用。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