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10亿理财5千万购地 北京利尔超募出手“阔绰”

作者:阚世华 陈锋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3-30 19:42:40

摘要:3月29日,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及自有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公告。董事会审议通过同意公司及其子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及自有闲置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10亿理财5千万购地  北京利尔超募出手“阔绰”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阚世华 陈锋 北京报道

3月29日,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利尔 002392.SZ)发布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及自有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公告。董事会审议通过同意公司及其子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及自有闲置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理财产品的最高额度不超过10亿元(其中募集资金不超过3亿元,自有资金不超过7亿元)。而2个月前,北京利尔刚刚公告称,将使用超募资金购买伊川县产业集聚区等四宗国有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权。

超募购地

1月17日,北京利尔发布《拟使用超募资金4927万元投资3.5万吨/年熔融氧化铝复合材料项目》公告,公告显示本次投资使用超募资金4927万元对公司全资子公司洛阳利尔中晶光伏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利尔中晶)进行增资,由利尔中晶作为“3.5万吨/年熔融氧化铝复合材料项目”的实施主体。同一天北京利尔再次发布《关于使用不超过5093万元超募资金竞买土地使用权的公告。公告显示,为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布格局并实现跨越发展,根据长期发展需要,扩宽生产经营场地面积,公司拟参与竞拍伊川县产业集聚区等四宗国有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公司拟在河南省洛阳市建设铝硅质耐火材料基地和高纯氧化物合成材料基地。

此次,北京利尔若竞买成功,将解决公司铝硅质耐火材料基地和高纯氧化物合成材料基地建设的建设用地问题,这将使作为国内钢铁工业用耐火材料最大的生产供应商北京利尔打通产业链条。那么,此事目前实际进展是怎样的?对此,北京利尔证券事务代表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告的竞拍土地使用权已完成交易,项目已经开始动工。这个项目要做的前提,便是要拿下施工用地。此次投资内容是熔炉氧化铝的复核材料,氧化铝是产品的原材料,属上游产业,实为延伸产业链。

愿意使用超募资金对主营产业延伸进行投资的上市公司,更为显得“另类”。自2009年IPO重启以来,超募现象已趋于普遍,业界不断呼吁改善治理,相关机构同时加强关注,但时至今日,国内上市公司超募现象依然层出不穷。

据此前北京利尔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将运用本次募集资金投资10000吨/年连铸功能耐火材料项目及55000吨/年优质耐火材料两个项目,计划使用募集资金39795.27万元;扣除上述募投项目资金需求总额外,公司此次超额募集资金净额部分为94319.53万元。

对于拿到超募资金的多数上市公司,并不会将超募资金用于主业投资,而多数会将这部分资金用于购置办公楼、购买厂房、买入土地等方面。而更有甚者,2010年5月海康威视(002415)上市,超募资金达20.71亿元。6个月后公告称,为提高员工办公舒适度和满意度,拟使用超募资金新建公司总部办公大楼,项目建设总投资4.11亿元,其中3.21亿元为超募资金。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超募现象是由于市场对于新股不正确的认识,直接导致对于新股的定价偏高,而事实上投资者对于新股的追捧热情较高。这就造成其募资的便利性,与其他供求平衡的募资市场便利性有所不同,在此环境下非常容易形成超募。发行在受控的前提下,一旦允许发行,新股就变得非常的稀缺。但实际上并不稀缺,因为“堰塞湖”还处于比较严重的情况,这是由发行机制导致的,而非真正的稀缺性。

10亿理财

除利用超募资金投资主业外,北京利尔同样未能摆脱众多超募资金必选项目——投资理财。3月28日,北京利尔发布《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及自有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公告称,公司及其子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及自有闲置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理财产品的最高额度不超过10亿元(其中募集资金不超过3亿元,自有资金不超过7亿元)。

据公告显示,截至2017年 12月31日,公司所有募集资金专户余额(含利息)总计为346603884.41元,使用募集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为3.46亿元。北京利尔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由于公司超募资金金额较大,公司以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不会影响募集资金项目的正常进行,不属于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和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形。公司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短期低风险理财产品投资,通过适度低风险的短期理财,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获得一定的投资效益,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业绩水平。

上市公司为何愿意选择投资银行理财产品?一位投行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使用部分超募闲置资金投资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基本都是希望获得更多收益。据公告显示,截至公告日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过去12个月内使用闲置募集资金累计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尚未到期的金额共计2.78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2017年)经审计净资产的8.85%,已到期的理财产品的本金及收益均已如期收回。

和北京利尔相同,多数上市公司对于使用超募资金投资银行理财产品非常热衷。在当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呈现逐步上涨的环境下,上市公司投资理财快速增长。据上市公司公告统计,仅2018年前两个月,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涉及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公告就已突破千份。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认购理财产品累计涉及金额高达2571.20亿元,与2017年同期相比增加近1000亿元。

对此,李大霄表示上市公司利用募集来的资金去购买理财产品,这反映出上市公司有募集资金能力,却缺乏投资能力,而上市公司所购买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又不高。如投给上市公司的钱,只是为去买理财产品,还不如投资者自己去买。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如上市公司过于专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这说明其公司对于所属行业及企业自身未来发展并不乐观,或将存在潜在风险,需投资者提高警惕。

编辑:刘春燕 主编:陈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