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开放号角吹响 狼来了还是羊来了?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3-30 14:52:25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肖君秀 孟俊莲 深圳报道
当市场还在大谈特谈中美贸易战的时候,“金融开放”成为了部委掌门人的热门话题,金融监管部门早已积极行动起来,一场金融大开放在2018年轰轰烈烈展开了。近日央行行长易纲谈到推动金融业改革开放时称:“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2018年是深化改革开放的一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开放银行卡清算等市场,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限制,放宽或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外资股比限制,统一中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标准。
金融加大开放市场喜忧参半,担心随之带来的风险和对国内金融行业的冲击。“我们欢迎外资进来,也不用担心会有多大的风险,关键在于我们监管制度的完善,以及监管手段与日俱进。”3月29日,华南地区一家股份制银行副行长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金融开放是双向的,外资走进来我们走出去,开放的结果是相互促进提升,而非过度担心冲击力。
为什么是2018年?
2018年,金融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各项具体开放措施扑面而来。
3月26日,中国版原油期货正式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上市,人民币应用更加广泛,人民币国际化向前推进,金融开放迈出重要的一步。
今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为金融开放扬鞭策马。2月24日,中国银监会重新修订《中国银监会外资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增加了外资法人银行投资设立、入股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许可条件、程序和申请材料等规定,为外资法人银行开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3 月9 日,证监会发布《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明确对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持股比例放宽至51%,对上市券商持股比例不超过30%;允许新设合资证券公司根据自身情况,依法有序申请证券业务。
3月21日,央行宣布将按程序受理外商投资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申请,自此支付业对外资全面打开了大门。
“这是早就有规划的了,去年中美元首会晤的成果,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程度将大幅提升。”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对本报记者称。
上述华南地区股份制银行副行长也认为,我国金融业还需要进一步开放,开放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今年金融体制进行改革,系统性金融风险源头得到遏制,根据去年金融开放的部署,今年走到了行动的关键时点。
去年11月10日,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国新办吹风会上表示,中方决定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上述措施实施三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将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三年后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投资比例放宽至51%,五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这是近年来我国金融开放的最大规模和力度,立即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那么需要怎样的节奏及方式,以稳健推进和防止风险呢?
3月25日下午,易纲亮相2018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他指出金融业改革开放要遵循三条规律,一是金融业作为竞争性服务业,应遵循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原则;二是金融业对外开放须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相互配合,共同推进;三是金融业开放要与防范金融风险并重,金融开放程度要与金融监管能力相匹配。
无需担忧与害怕?
金融开放对每个国家的影响不一样,到底是益处多,还是风险大,并没有统一的定论。市场有这样一种担心,金融加大开放会增加风险,会对本国金融机构带来竞争压力。
3月17日,上海召开的浦山基金会第二届年会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学教授、前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称,过去60多年中,全球的跨境资本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GDP的增长。因为跨境资本可以给资本接收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诸多好处,所以很多国家不愿意误了“班车”。但是跨境资本的流动也可能会带来金融动荡、经济动荡……金融开放就像大海,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
那么,对于我国来说具体情况又是怎样,金融开放的必要性何在?
3月29日,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发文称,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对外开放过度,而是对外开放不足、金融业竞争力不足、金融抑制过多,这恰恰也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中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并不是一放了之,而是在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前提下的稳步有序开放。
今年,我国着手进行金融体制改革,金融监管制度框架设计与人才队伍配备基本完成,金融监管形成了“一委一行两会”的新格局,健全了央行在货币政策管理和宏观审慎管理的“双支柱”作用,以此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金融风险自始自终都存在,即使美国也一样,只是如何控制的问题。只要金融监管规章制度完善,监管手段加强,那么就没有关系。”对于加大金融业的开放力度,易宪容认为不必过度担心风险。
在他看来,金融对外开放的具体操作上,要掌握好力度与节奏,如果对外资限制过度,外资没有实际受益,那么对方也就不一定来了。
上述股份制银行副行长称,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还是相对封闭,逐步加大开放是必然的过程,不必要过度担心外资机构带来的竞争,从过去几年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来看,部分存在水土不符,而我国金融机构竞争力日益增强。
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持续推进。不过近年来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发展速度减慢,中资金融机构经历股份制改革后日益市场化,竞争能力进一步加强,外资金融机构市场份额在下滑。
截至2017年底,我国外资银行机构总数为1013家,总资产从2002年的三千多亿元增长至3.24万亿,占我国银行总资产不到1.3%,从全球来看仍处于较低水平。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