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手机银行业务增长超六成 董事长业绩发布现场做广告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3-30 11:50:34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丽华 孟俊莲 北京报道
3月29日,中国银行召开2017年度业绩发布会,正式交出上一年度成绩单, 2017年中行经营效益稳步提升、经营规模稳健增长。其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中行实现本行股东应享税后利润1724.1亿元,同比增长4.76%,实现拨备前利润3071.5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10%。截至12月末,集团资产规模达到19.5万亿元,负债规模达到17.9万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7.27%和7.38%。
手机银行业务增长超六成,董事长现场做广告
业绩发布会上,中国银行董事长陈四清表示,过去一年中行科技产出研发能力再创新高,投产项目348个,有力支持业务发展。密切跟踪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开展研究试点运用。手机银行业务快速发展,功能持续完善。2017年手机银行注册用户突破1.15亿,活跃用户同比增长66%,交易规模近11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成为个人客户最为活跃的线上交易渠道。
陈四清甚至在发布会现场做起广告,欢迎记者朋友成为其客户,“如果说我们的网点开户效率方面还有一点差距,你们真的试一试我们的手机银行,一个季度有一个季度的变化。”他说。
陈四清还表示,中行一定把手机银行打造成中国银行的品牌,打造成所有金融系统里面最亮丽的品牌之一,所以欢迎大家用中国银行的手机银行。“我希望大家帮我们做手机银行的宣传者、使用者和推广者,甚至是设计者。”
同时中行的智能柜台建设取得新进展。电子渠道对网点业务的替代率达94.19%,金融超市交易规模同比增长128%,智能柜台网点覆盖率达80%,大大降低客户等候时间,提升客户体验。
“像我们这些传统的银行,很快会以金融的速度,裂变成一个互联网的金融公司,我们既有传统的优势,同时我们在互联网的金融方面,在科技变革方面,会有一个大的变化。”陈四清表示。
科技引领的四条措施
发布会的媒体记者提问环节,副行长任德奇还提出,一家银行,要打造发展优势、突破发展瓶颈,关键要靠科技引领。“我们力争用3到5年,把科技元素注入全流程、全领域,逐步建成场景生态丰富、线上线下协同、用户体验极致、产品创新灵活、运营管理高效、风险控制智能的数字化银行。”他说。
同时,任德奇还给出了科技引领的四条措施。
第一,建设全球一流的手机银行。坚持“移动优先”,将手机银行打造为全球一流、同业领先的集团综合金融移动门户,让客户一机在手、走遍全球,一机在手、共享所有。实现手机银行客户体验、业务功能及智能化水平领先主要同业。
第二,加强基础技术研发与平台建设。打造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三大基础技术平台,筑牢数字化发展基石,为业务与经营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生态化奠定坚实基础。深化在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物联网、量子通信等四大方向的新兴技术研究。在区块链领域,我行的技术研发能力、项目实施情况目前居于同业前列。根据知识产权产业媒体IPRdaily与创新指数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2017全球区块链企业专利排行榜”,我行居国内银行业第1名,相关技术在跨境支付、公益中行、雄安新区服务场景等方面都得到了具体应用。
第三,加强智能产品和场景生态建设。全面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识别等新技术,建设智能渠道、智能客户管理、智能投顾、智能消费金融、智能运营和智能风控等六大产品体系。在场景生态建设方面,将聚焦我行全球化与综合化优势,通过自建场景、融入场景、整合场景,打造高频高黏性的泛金融场景平台,全面提升客户体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第四,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与保障。确保每年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不少于上年度集团营业收入的1%。同时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在3-5年内将集团内科技背景人才占比提升到10%,重点培养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师、客户体验师、互联网安全专家等数字化人才。完善创新孵化与激励机制,在境内外重点区域设立5-8家总行级创新与孵化基地,分业务领域开展产品创新及研发、特色应用开发与试点。更加尊重创新者的知识产权,通过利润提成、产品冠名、专利权益等方式,给创新者合理的物质和荣誉奖励,激发创新活力。
“我们相信,通过上述措施,能够实现以科技创新引领业务变革,真正将我行打造成新时代的数字化银行。”任德奇表示。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