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在线教育最大单笔融资 一起科技风口上探索商业变现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玉金 北京报道
在线教育的资本春风再度吹起。距离上轮融资3年后,一起作业(现更名为一起科技)再次获得2.5亿美元融资,刷新由VIPKID保持的2亿美元融资记录,站上国内在线教育领域最大单笔融资的位置。
获得融资的同时,一起作业更名为一起科技,将一起作业品牌升级为“一起”并把业务版图扩容。一起作业CEO及创始人刘畅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会将新一轮融资用于‘一起’品牌下的三个板块。”
更为重要的是,在多轮融资后,一起科技在探索如何盈利,如何商业变现。刘畅向记者表示,“一起学”品牌下的“小U智能同步练”为一起科技的重要商业变现产品。
再获2.5亿美元融资
距离上轮融资3年后,一起科技再获巨额融资。
3月20日,一起科技宣布已于近日完成2.5亿美元E轮融资,该轮融资由新加坡淡马锡控股领投,中信产业基金、顺为资本等新老股东参与跟投。继D轮融资后,华兴资本再次为公司提供独家财务顾问服务。
刘畅表示,完成本轮融资后,公司将加速在初中和高中领域的扩张,并进一步巩固强化在小学市场的领先地位。“一起作业自创立之初便致力于将学生做作业的方式从线下转化到线上。”刘畅介绍。
刘畅在发布会现场更是直言,“6年前说的话到今天我还敢说,我们作业会是终生免费的,而且我们要花更多的时间把内容升级然后继续免费让学校去用。”
成立于2011年的一起作业是K12智能教育平台一起科技针对学校场景推出的教育科技品牌,以作业为切入点,连接老师、学生和家长的三方。据一起科技透漏,截至2018年2月底,一起作业已覆盖全国约12万所学校、6000万用户。
而在此轮融资前,一起科技早已获得5轮融资。记者通过天眼查了解到,2011年12月,一起科技获得由真格基金投资的数百万元天使轮投资;2012年12月,由顺为资本投资500万美元A轮融资;2013年9月,获得真格资金、顺为资本投资的1000万美元B轮融资;2014年7月,获得顺为资本的2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2015年2月18日,获得Temasek淡马锡及顺为资本投资的D轮融资。
而对于投资一起作业的初衷,一起作业天使轮投资方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王强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真格成立之初,我们认为在教育培训领域一定有一个技术驱动的公司会诞生,教育会从线下向线上演化,我们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从结果来讲,我们还是比较满意的,当时捕捉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一起科技现在是大数据、人工智能驱动的围绕学生的思维方式能力培训,而不再单纯仅是作业、题海、应试教育。”
探索商业“变现”
风口中在线教育不愁钱,但要长久发展,商业化变现、盈利则至关重要。
刘畅告诉记者,校内是免费的,但是也有校外的商业项目,比如小U智能同步练。
发布会当天宣布融资的同时,一起作业更名为一起科技,一起作业还对品牌进行了全面升级。正式公布全新的主品牌“一起”作为一起科技公司的母品牌,旗下包括“一起作业”和“一起学”两大核心品牌以及“一起公益”品牌。
小U智能同步练是基于Socrates系统的智能同步练习产品,隶属一起学品牌。
据了解,目前,一起作业在商业化探索方面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此外,一起科技近年来已经着手基于技术手段,实现数据的获取与内容的推荐。
不过,刘畅强调自身教育公司属性:“有一天AI火了,不要写我们是AI公司,有一天更不要把我们写成区块链教育公司,我们就是一家教育公司。”
众所周知,教育市场正处于资本风口。据市场研究机构iResearch和Decebo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在线教育市场可能每年增长20%,到2019年达到2700亿元人民币(约合410亿美元),高于2016年的1560亿元。
面对风头正劲的教育市场,投资诸多教育领域的早期创业公司的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王强向记者表达了其对市场的看法,“教育和任何一个产业一样,分工不同,功能性不同,虽然是同一领域的创业项目,但是承载的方向不同,只要能真正地解决终端用户的某种诉求就是有价值的。”
“目前新东方、学而思加起来的整个教育市场中也只占3%左右的市场份额,更具人性化的、更精准的对于能力培训、素质培训的新型公司才刚刚开始崛起,在新趋势的驱动下这些教育创业公司还是有长足发展空间的。”王强称。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