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存款近8万亿 个人部分同比增长55%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3-17 15:15:37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冯樱子 北京报道
受去年11月“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影响,近期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增长较快,成为被关注的新焦点。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末,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接近8万亿元(79763.88亿元),同比增长38%。
“结构性存款在短期内出现大幅扩张,其实是在替代之前保本理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曾对媒体解释道。
什么是结构性存款?它真的能接棒保本理财吗?产品一定能保本吗?
结构性存款话题渐热
2017年11月17日,“一行三会一局”共同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简称:资管新规),旨在统一同类资管产品监管标准,推动资管业务健康发展,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其中,净值化管理和打破刚兑的要求,对银行理财的影响会最为明显。净值化管理就是不给理财产品定预期收益率,提供净值查询,即相当于打破刚性兑付。
“其实早就不让对投资者说保本保收益,但目前银行对低风险理财还是会有自身信誉方面的考量。”一名银行业人士对记者说。
但伴随资管新规落地进入倒计时,保本型理财正逐步萎缩,而银行结构性存款渐渐受到关注,并引起热议。结构性存款真的能接棒保本型理财吗?
截至2018年1月末,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接近8万亿元(79763.88亿元),同比增长38%。
其中,中资大型银行(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国开行、交行和邮政储蓄银行)1月末结构性存款共2.8万亿元,同比增长27%;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5.2万亿元,同比增长44%。
尤其个人结构性存款规模上升较为迅速,以中资大型银行为例,今年1月个人结构性存款规模达1.5万亿,与2017年1月0.97万亿相比,增长约55%。
“结构性存款在短期内出现大幅扩张,其实是在替代之前保本理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解释道。
华创证券分析师潘虹羽解释,结构性存款,从定义上来看是指在普通存款的基础上,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将投资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商品价格、信用、指数及其他金融类或非金融类标的物挂钩的金融产品。
讯证券分析师李奇霖将其总结为:“定期存款+期权”结构。
由此可见,结构性存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的资金与普通存款一样,运用在银行信贷或者固定收益类等低风险产品上;第二部分资金用于投资高收益、高风险的产品。
对于投资者来说,收益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存款所产生的固定收益,另一部分则与标的资产的价格波动挂钩,因此投资者在获得基础收益之后,还有博取更高收益率的可能。
此外,潘虹羽在报告中介绍,从挂钩的标的来看,实际操作中比较典型的结构性存款有:利率挂钩型结构性存款、汇率挂钩型结构性存款、 信用挂钩型结构性存款、股票挂钩型结构性存款和商品挂钩型结构性存款。
而一般情况下,银行不能直接配置期权等高风险的资产。李奇霖认为,银行与非银的合作最少可以有两种形式:第一种,银行以结构性存款的名义向投资者代销非银的期权产品。第二种,银行代销非银已经成熟的结构化产品。
在第一种形式中,银行可以吸收一笔普通存款,同时代销了一个期权产品。李奇霖认为,这种形式银行自身不存在风险问题,只要销售和风险测试过程中向投资者说清产品的风险和触发条件等即可,风险全部由客户承担。
一场与银行的“对赌”
现有银行结构性存款产品大多都是保本型的。举例来说,银行如果募集了100万元资金,其中96万元投资了本行的存款,理财资金到期后,所支付的本金和利息合计正好等于100万元,另外4万元银行则可以作为金融衍生品保证金做各类金融衍生品交易。
那么结构性存款就没有风险了吗?实际上,结构性存款可以看成是投资者与银行有关利率的一次“对赌”。
结构性存款与利率、汇率、股指、大宗商品价格等指标挂钩,客户的到期收益取决于挂钩指标的未来表现。若挂钩指标的最终表现符合预先设定的条件,客户便能拿到相对较高收益;若挂钩指标不符合预先设定的条件,客户便只能拿到较低的收益。
而买方要求的未来收益越高,卖方对挂钩指标最终表现的设置便会越苛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吴德祖表示,而挂钩指标一旦遭遇无法预测的风险,结构性存款会面临产品价值无法保证的市场风险。
由此可见结构性存款依旧存在一定市场风险,同时需要投资者注意的是,结构性存款流动性也较差,普通定期存款在储户放弃收益的情况下,可以将本金支出,但结构性存款都锁定了一个固定期限,投资者一般不能提前进行支出。
有些人认为:结构性存款是新瓶装老酒,只是另一个名目的理财产品,实际上,二者存在较大差别。
从投资者角度来看,构性存款需要让客户明确存款投向和风险,结不同的结构性存款挂钩什么产品,客户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对行情的判断进行选择。而理财产品大多时候银行只是给投资者一个“预期收益”,但对于资金投向等,投资者知之甚少。
根据联讯证券介绍,从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结构性产品包括门槛较低的标准化产品和门槛较高的定制化产品,客户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银行协商定制, 来挂钩产品的走势达到触发 条件,结构性存款就达到预期收益,是真正的“预期收益型产品”。
目前,专门针对结构性存款的监管法规尚未出台,各家银行的相关产品从名称、披露信息情况等,均未能形成统一。有些产品存在对所挂钩标的表述不清的情况。
华创证券猜测,“资管新规正式下发后,在目前严监管背景下,结构性存款的业务管理规则也将很快落地,交易方面或将延续此前《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而销售端则接近于现有理财业务,而非存款业务。”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