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迎来上市春天 A股的“BATJ梦”还远吗
编者按:
3月15日,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明确表态“中国存托凭证(CDR)将很快推出”,这令“独角兽回A”的焦点话题再度升温,金融业的独角兽们,他们是如何生息繁衍的?而他们中的哪些将会在A股登堂入室呢?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冯樱子 北京报道
2月28日,市场传来重磅消息:监管层开通了IPO快速通道,符合相关规定的“独角兽”企业可以实行即报即审,不用排队,两三个月就能审完。
一时间“独角兽”一词迅速登上各大热搜榜,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近10年,错过了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互联网高科技企业,始终是A股的“痛”。而此次发行上市制度的改革,意在让新经济公司尽快上市,留住优秀的“独角兽”企业。
改革的车轮一旦转起,也许中国资本市场培育出自己的“BATJ”就不再是梦。
资本市场“BATJ梦”该圆了
2月26日晚间,新华社发布的一则题为《中国资本市场的“BATJ梦”该圆了》的文章引发市场关注。文中表示:十多年间,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BATJ)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高科技企业纷纷在美国或中国香港上市。眼看着优秀的企业远走海外,却无以挽留,这成为A股市场的一个“痛”。
同时,文中提出“不光是互联网企业,符合国家战略的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生态环保等领域都有望得到相关制度支持。资本市场将全方位拥抱这些新领域的优秀企业”。
随后2月的最后一天,市场的重磅消息传来:监管开通了IPO快速通道,符合相关规定的“独角兽”企业可以实行即报即审,不用排队,两三个月就能审完。
一时间“独角兽”企业成为市场讨论的焦点。
近日又有媒体报道,证监会再次对于独角兽企业上市表态。证监会指出,目前国内独角兽企业中,资产10亿美元的100家左右,20亿美元的不超过50家,目前已专门成立关于四新类企业创新型经济业态的专家委员会,现在已经着手研究,进行把关,接下来准备分批推进A股上市。
根据《2017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中国共有120家独角兽企业,分布在14个行业,其中,互联网服务及电子商务行业22家,互联网金融行业17家,前三大行业的独角兽占到上榜企业总数的50%。
业内认为,像BATJ这样的企业选择海外上市,对国内投资者是一种损失和伤害。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曾表示,目前A股IPO发审标准基本为“工业版”标准,讲究拟上市企业的利润、规模要达到一定标准,最好是重资产型企业。对轻资产型企业,尤其是“新经济”崛起产生的新兴企业较为排斥。
此次发行上市制度的改革,市场预期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新企业得到的支持力度将加大,新经济公司上市或将提速。
而对于这些高科技创新类企业的成长,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资本市场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出于种种原因,包括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这四大类的企业,在A股市场上市还有很大难度,制约了公司进一步发展,但它们毕竟代表着新的希望,也是中国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载体。
金融科技占鳌头
独角兽企业被视为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风向标,代表着科技转化为市场应用的活跃程度。
目前,中国金融领域独角兽估值远远超过其他领域。德勤发表的研究报告表示,中国的金融科技浪潮紧接着互联网金融浪潮。2006年之后,金融机构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业务深入结合发展,催生出大量的业务模式。而独角兽蚂蚁金服、京东金融、陆金所等拉高了整体均值。
近日,创业家&i黑马统计出100家可能最快速登陆A股的独角兽公司,其中金融科技公司包括蚂蚁金服、京东金融、拉卡拉、51信用卡等。
其中,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作为“富二代”金融科技公司备受资本关注。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蚂蚁金服已先后获得5次融资,累计融资额超600亿元。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7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中,蚂蚁金服估值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位列大中华区独角兽企业之首。
因为几乎已经拿下金融体系的全牌照,蚂蚁金服现在已被市场认为是一家超级金融控股型公司。而关于“蚂蚁金服是否已启动Pre-IPO轮融资”的讨论,又一次将其推到了舆论的最前沿。
而近期同样受瞩目的金融科技公司还有京东金融。京东金融是行业的后起之秀,但却依靠着对技术的执着,利用场景的优势,目前已经转型成为面向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toB服务公司。有媒体报道:京东金融目前正计划融资130亿左右,领投方包括中金、中粮等超大型LP,额度占约100亿元。
此消息一出立刻引爆投资圈。资本逐利,面对优质项目更显示出强烈的贪婪性,而优质标的往往只能掌握在少数机构手中,让普通投资者望洋兴叹。
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在2018京东金融内部员工大会上提道,2017年,京东金融累计服务客户数量已超过4亿,整体实现了超过百亿的营收,并且实现了独立分拆和单季盈利。
京东金融最近可谓动作频频,除了被爆出的融资计划外,其业务也从直接服务终端客户,转型到B2B2C模式。
陈生强曾介绍,B2B2C是一个全新时代下的商业模式,是用科技解决金融的问题,再把金融的业务还给金融机构,实现“金融回归金融,科技回归科技”。
据公开资料显示,京东金融在技术投入上年均增长超过100%,可谓在技术方面下足血本,且未来将至少维持这样的投入规模并不设上限。
像这些优秀的中国“独角兽”企业,不论目前有没有Pre-IPO融资计划,很多投资者都希望能最终将他们留在A股,让中国资本市场培育出自己的“BATJ”不再只是梦想。
此次监管层对独角兽企业开辟IPO绿色通道,以将让新经济公司尽快上市,也是证监会增加IPO包容性适应性表态的真正落地。
证监会在支持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新企业等方面的力度正在加大。而中国的“独角兽”企业在“四新”探索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以京东金融为例,有数据显示其消费信贷业务利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起500+个风控模型,基于5000+个风险策略和60万+风控变量,积累了5千万+的黑灰风险名单,实现对3亿+京东用户信用风险的评估。
按刘强东的话说,京东金融虽然起步比较晚,但从成立第一天开始,技术其实就基于AI方面,以技术为核心。
记者从京东金融了解到,下一步公司主攻方向包括人工智能、感知技术、物联网、区块链等。
新华社提出,没有源源不断涌现的优质企业作为根基,资本市场就是无源之水;跟不上创新经济发展的步伐,资本市场就难有大的发展。
目前,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证券投资专家侯宁表示,大规模激活创新类、科技类公司是一个重要的举措,有利于优化上市结构、增强中国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可以让投资者得到更多回报。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