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奥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语》:是故事太老套还是童真太久违?

作者:于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3-09 11:11:23

摘要:托罗一直用他的暗黑成人童话,让我们去相信美好的事物依然存在。

奥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语》:是故事太老套还是童真太久违?

本报记者于娜  北京报道

一部人鱼爱情故事片《水形物语》获得第9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等4项大奖,令很多人感觉有点意外。影片以上世纪6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哑女和鱼怪之间跨越物种的爱恋故事。尽管这部影片去年就已经摘得威尼斯金狮奖,但还是一直有着不少争议的声音。有人觉得无论《水形物语》的影像质感、技术手段多么优秀,这部看起来故事老套的片子,是否让奥斯卡显得越来越保守乏味了?有人则为女主和鱼怪之间勇敢执着的爱情感动不已,重新感受到了灵魂相爱的最本真东西。

《水形物语》来自墨西哥天才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他执导的《潘神的迷宫》、《环太平洋》和这部《水形物语》都很风格化,外表丑陋而内心善良的怪物、暗黑童话、怀旧可以说是他钟爱的电影元素。

《水形物语》故事发生在美苏冷战期间。从河中被人捡起的弃婴取名为艾丽莎,但是因为这场意外导致她成为了哑女。长大后的艾丽莎,在政府的一个秘密生物研究实验室做勤杂工,工作乏味,身份卑微,是一个被当作空气一样的边缘人,爱情对她来说更是遥不可及。

直到有一天,一个装在大水缸里的鱼怪被送进实验室。艾丽莎偶然见到鱼怪后,很快对它产生了好感,一段不可思议的爱情就这么开始了。男主是个水陆两栖怪物,全身黑黢黢的,还有鳞片利爪,同样不会说话,造型根本不是神话中唯美的人鱼,甚至还让人觉得有点恶心恐怖。

不过艾丽莎在与男主的接触中,却发现他虽然长得很怪异,但内心善良,单纯懵懂,酷爱吃鸡蛋的样子也十分可爱。于是她每天都为它带去鸡蛋,跳舞给它看,教它手语,让他习惯直立行走。两个不被主流接受的孤独灵魂彼此找到了温暖,爱情在人与鱼之间滋生。

艾丽莎这样描述他们的爱情:“在它眼里,我和其他人没什么不同;在它眼里,我是个正常人。”然而实验室里的反面角色却对鱼怪残酷折磨,想要扼杀他们之间的爱情。于是艾丽莎决定在黑人同事和画家邻居的帮助下,将水怪救出实验室。

单从影片故事桥段来看,似乎太过简单和似曾相识,只不过是美女与野兽换成了哑女与人鱼。人物设置也带有“脸谱化”色彩,非好即坏,比如主要反面角色特工斯特里克兰,是主流人群和既得利益者的代表,集中了阴险、残忍、暴力、歧视等典型的坏人特征,与当下展现 “复杂人性”的电影潮流相比,显得不那么 “高级”和有些天真笨拙。就连影片结尾也是童话式的,女主角死而复生,如现实中人们特别期待奇迹发生一样,所有的爱情故事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结局。

不过,故事情节的老套也好,幼稚也好,这种不完美就像男女主一样,影片执着的是两个不完美甚至有些残缺的灵魂结合在一起,一样可以存在美好的爱情。爱情是纯洁的,无关相貌、金钱和地位,甚至是物种,但爱情也绝不是玛丽苏似的,它同样残酷真实,影片用一种顽固的执念来诠释爱情,来回击这个精神颓废而又物欲横流的社会。

有人说奥斯卡近年来最佳电影的选择,和好莱坞愈演愈烈的女性主义运动主旨是吻合的,所以奥斯卡选择最佳电影也是有风向考量的。《水形物语》因为迎合了好莱坞这两年不断升级的“政治正确”,主题先行而得以赢得奖项。

其实,女性主义者波伏娃也说过,对大多数女人来说,即使允许她独立,爱情仍然是最有吸引力的道路。她也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建立在两个自由的人互相承认的基础上;一对情侣的每一方会互相感受到既是自我,又是对方;每一方都不会放弃超越性,也不会伤害自身。

尼采说:“作为女人去恋爱的女人,只会更深刻地成为女人。”导演托罗对此的解释是,相比对边缘人群的关注,他更加关心的主题是人对自我的追寻。女主是一个被遗弃的人,别人都对她视若不见。但她非常勇敢,做出了一些对抗强权人士的事情,找到了她真正归属的地方,有了一个能够懂她的爱人,对方是通过归属感、而不是通过命令让她知道自己是谁。

詹姆斯•卡梅隆如此评价吉尔莫•德尔•托罗:“吉尔莫的作品无畏地面对着生命本身所有的美丽和恐怖。他用孩童的好奇心和毫不掩饰的恐惧去看世界。” 你会发现托罗电影中所有“怪物”都是纯真善良的,甚至比人更具有人性光辉。他的处女作《魔鬼银爪》打破了好莱坞传统,让男主角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变作吸血鬼伤害人类。托罗一直用他的暗黑成人童话,让我们去相信美好的事物依然存在。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