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加快金融对外开放 放宽或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等外资股比限制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兆寰 两会报道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8年,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其中,放宽或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外资股比限制,统一中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标准。
在业内人士看来,自去年A股被成功纳入MSCI,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已经提速。此次对于取消证券、基金管理、期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外资股比限制已经在预期之内。
2月底至3月中旬的半个月内,国内已经相继迎来十九届三中全会、全国两会等重要政治会议,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的改革春风频吹,适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深化改革开放的魄力与举措或超预期,改革春风有望提升市场风险偏好。
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在达沃斯论坛上已透露,今年改革开放将推新举措,力度可能超出国际社会预期,并表示中国金融业将更加开放。近期包括银行业、证券基金业和保险业的市场准入有序放开,适当降低汽车关税等开放新举措,均在落实或兑现承诺。
2018年开年以来,“一行三会”针对金融对外开放都有相应部署。央行将扩大债券市场双向开放、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深度参与国际金融合作和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列入今年工作重点任务;证监会提出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双向开放促进各类市场主体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银监会提出2018年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提供市场化专业化金融支持;保监会提出今年将全面扩大保险对外开放。
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看来,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是最后的堡垒。无论是银行、证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都要准备迎接国际竞争,国内的金融机构要走出去、国外的金融机构要引进来。这种双向的开放,要给予对方国民待遇。根据WTO的承诺,我国的金融机构的保护期已经过了,要放开本国保护,赋予对方国民待遇,通过对外开放加大竞争。
董登新表示,中国通过对外开放,不断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央,外加“一带一路”战略的布局,这些需要加大开放的力度,其中最大的难点和重点是金融市场的对外市场。现在,中国已经最好了准备,全力出发。
国都证券策略研究员肖世俊表示,在资本市场制度改革方面,监管层提出2018年要以服务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导向,吸收国际资本市场成熟有效有益的制度与方法,改革发行上市制度,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支持力度。
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授权延期两年的同时,近期市场对监管层对“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 四大新兴行业独角兽公司实施IPO快速通道的预期升温,同时今年以来并购重组审核与过会数量明显上升。
此外,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今年我国金融对外开放或有大动作。除了已有的银行持股限制放宽外,证券业除了继续推动沪伦通外,深沪两市可能会推动与其新入股的达卡证交所的股票交易合作,即沪达通和深达通。同时,中国股民交易美国中概股是一大趋势,未来或成为可能,中国证券市场不但会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交易所加强合作,也会跟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易所合作。
编辑:刘春燕 主编:陈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