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直指亏损面达60%四大电企“上书” 煤电矛盾重演如何根治?

作者:于玉金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2-02 19:11:06

摘要:近日,包括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电投集团在内的四大发电集团联合向发改委提交《关于当前电煤保供形势严峻的紧急报告》,在文件中,四大发电集团表示,称电煤保供形势严峻,煤价不断上涨,火电板块陷入全面亏损,希望增加煤炭供应,终止部分铁路局煤炭运费涨价,尽快调控降低煤价。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玉金 北京报道

煤价进击,四大电力集团再次上书发改委因“缺煤”“哭穷”。

近日,包括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电投集团在内的四大发电集团联合向发改委提交《关于当前电煤保供形势严峻的紧急报告》,在文件中,四大发电集团表示,称电煤保供形势严峻,煤价不断上涨,火电板块陷入全面亏损,希望增加煤炭供应,终止部分铁路局煤炭运费涨价,尽快调控降低煤价。

“亏损面达60%左右”

四大电力集团在文件中自曝:“五大发电集团煤电版块亏损402亿元,亏损面达60%左右。”而导致大幅亏损的原因则指向了高煤价。四大发电集团表示,2017年以来,市场煤价高企,全年综合煤价绝大部分时间运行在600元/吨以上的红色区域,CCI5500动力煤价格指数全年平均值为642元/吨,同比大幅上涨163元/吨,涨幅34%。目前,环渤海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市场价格已上涨至740元/吨左右,比2017年年初水平大幅上涨了130元/吨。

“从2018年电煤订货情况看,各发电集团长协合同比例大幅下降,预计全年综合煤价比2017年还要上涨不少,当前,由于煤价高企,不少燃煤火电厂资金链已经断裂,还有不少马上面临银行停贷、限贷、无钱买煤的困局,如果煤价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将对保供工作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四大发电集团也表示了对今年煤价的担忧。

华创证券分析师王秀强表示,煤炭占据发电企业60%的成本,煤炭价格高企对于发电企业来说是沉重的负担。

但煤价并未如电企期待的下降。2月2日,据中电联发布的中国沿海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沿海指数)显示,1月25日至2月1日期间,5500大卡综合价为630元/吨,较上期环比上涨4个点,涨幅为0.64%,电煤价格仍呈现上扬趋势。

煤电矛盾由来已久,此轮矛盾可以从6年开始回溯。

2012国内煤炭产能过剩,当年下半年煤炭价格腰斩,从最高的800多元/吨降至400元/吨,对于电企而言,煤炭成本降低,经营状况接连3年保持增长,2015年发电集团纷纷创下2002年以来历史最佳业绩。

而这种情况在2016年出现反转。随着煤炭去产能步入深水,煤炭产量得到有效控制,煤炭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煤价触底后反弹。2016年,因煤炭成本上升,发电企业利润砍断,而到2017年甚至出现电力企业全行业亏损的局面。

缓解煤电矛盾出口

而为了缓解煤电矛盾,煤电行业也在寻找各种途径。

在此次上书的主体中,由此前的五大发电集团变为四大发电集团,而少的一家神华集团,在2017年11月20日,国电集团与神华集团两家公司合并重组,正式成立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国家能源集团)。

而国家能源集团的建立是煤电联营的一个体现,对缓解煤电矛盾提升企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王秀强曾向记者表示,神华有优质的煤炭资源,此为国电集团赖以生存的生命线。重组后双方可以形成较为稳定的煤炭供应关系,煤电由互相渗透到结盟,能源产业形态再度发生新变化。

而在上月11日,国家能源集团与大唐、国投、浙能、粤电、江苏国信、上海申能六大电力企业签订3年期电煤中长期合同,首次将中长期合同周期从1年延长到3年。

“签订三年长协是落实国家鼓励多签中长期合同的具体措施,是煤电双方不断探索、友好协商的自主选择,是煤电双方巩固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重要基础,对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优化运输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具有显著意义。”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凌文表示。

“把合同周期延长,对稳定煤价,避免煤价大幅波动有重要影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信息部主任薛静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至少避免煤价3年内再出现大幅涨价的情况,可以保障电力企业效益,与此同时,如果煤炭需求减弱,也抑制了煤价下行空间,等于是电力企业保护煤炭企业,所以是双刃剑,是煤电互保的体现。

不过业内普遍认为,上述做法都只是缓解了煤电矛盾,而非根本的解决办法。

“解决煤电之间的矛盾的核心在于电力体制的改革和电价形成机制的改革,从现在政策导向上看,也很难采取行政干预的方法帮助煤电企业纾困,煤电企业也应该认识到当前市场化改革这一大的趋势,在改革中寻找机遇,市场中寻找生存的空间。”王秀强称。

王秀强还表示,在今后的经济的起伏中,谁又是赢家,谁又是输家,煤电企业应该从长远计寻找最大公约数。

不过,最大公约数对于煤、电双方而言似乎并不好平衡,挣钱的机会怎可让利。曾有国内煤炭企业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电企只知叫苦,煤炭亏的时候电力企业也没有留过情。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