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革新思维,则城市和体育融合就是个自然过程
IBF丝路冠军联赛走进徐州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米方 徐州报道
以拳击为代表的体育运动项目与一座城市的转型、创新及多元发展有着怎样的相关性和相融性?1月13日,在江苏省徐州市举办的“新时代 新征程‘一带一路’体育与城市融合发展•徐州论坛”和由徐州仁慈医疗机构荣誉呈现的IBF丝路冠军联赛,带给业界人士诸多启示。
徐州的地方官员们在十九大之后,一直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促进徐州跨区域、跨产业、跨领域的融合发展,以及能否在体育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结合徐州的特点和优势,利用以拳击为代表的体育运动项目来增强体育与城市经济的融合发展,进而推动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并构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繁荣之路?
徐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冯其谱致辞
在这场由人民网、徐州市人民政府和国际拳击联合会(IBF)共同发起的“新时代 新征程‘一带一路’体育与城市融合发展•徐州论坛”上,徐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其谱的观点是,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转型期,培养新兴产业是经济政策的重要方向,而体育产业恰恰是今后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朝阳产业。而素有“武乡”之称的徐州自古以来便是一座热爱体育运动的城市,徐州将在国家培育国际经济新增长点、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背景下,进一步挖掘城市特点、凸显自身优势,结合体育与城市的融合发展,促进徐州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催生新兴业态、带动就业、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黎明做主旨演讲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黎明则表示,推动徐州经济转型还离不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度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徐州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也为体育经济的发展拓展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他认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一带一路”要聚人气,必须重视人文交流,增进各国人民的理解与合作,形成共建“一带一路”的美好共识。而体育是促进人文交流的重要突破口。体育作为一种世界性通俗文化活动,具有超越语言、种族、文明的中性色彩,为国家间相互交往和理解创造条件。体育将为建设“一带一路”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竞技赛事、体育活动中强健体魄、加深了解、建立友谊,传递不同地域人们对构建积极幸福生活方式的共同追求。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体育被赋予了文化交流的使命,体育界人士应以“文化自信”引领体育文化发展,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积极努力。
参加本次赛事活动的业界人士认为,应该紧紧围绕“以运动休闲为纽带,坚持创新驱动”、“体育结合绿水青山,促进徐州经济结构转型”、“以体育为平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城市发展”三个议题,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后首访徐州掀起的徐州之热,针对以徐州为代表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实现弯道超车、甚至另道超车提出见解和建议。
人民网体育部主任、人民体育董事长朱凯做主旨发言
人民网体育部主任、人民体育董事长朱凯说,以体育产业作为转型发展方向之一的徐州市将迎来更多的对外交往和合作机遇。人民网和国际拳击联合会将能够在国际赛事IP落地、体育传媒、赛事运营、广告赞助、体育培训、体育园区、体育游戏、体育经纪、体育旅游、体育用品、体育电商等多个方面助力徐州体育经济的发展、提升徐州的国际形象。
瑞怡国际高级副总裁鲁海浪表示,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这个载体,城市也需要体育赛事和活动注入的激情和活力。体育赛事和城市共建共享,赛事提升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拉动旅游发展、提升民众向心力和自豪感,城市则给赛事提供了场地、交通、安保、医疗等公共资源,双方共同打造一个IP,再一同分享这个IP带来的红利。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是盘活体育资源、实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动体育产业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对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徐州古称彭城,华夏九州之一,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和2600多年的建城史,亦是彭祖、刘邦、项羽的故土,还是全国武术之乡和体育之乡。现辖两市三县五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是1041万,国家“一带一路”重要的战略节点城市。去年6月,国务院批复《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三级化定位: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这是中央政府层面对徐州的最新定位。去年7月,江苏省委专门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徐州的发展,出台支持徐州建设中心城市的政策措施,并且把徐州作为江苏省发展1+3重点功能区的一个独立版块,明确支持徐州市建设区域性经济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科教文化四个中心,李强书记在去年党的十九大讨论会期间,要求徐州市建设成为淮海经济区的CBD。当地官员说,这些提法,这些批文,这些要求,也使徐州的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的高度,带来了重大机遇,也提出了新课题。
回顾徐州的城市人文发展历程,王黎明说,徐州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习武防身在民间蔚然成风,无论是太极老先生还是拳击少年,无论是健身养生,还是竞技搏击都能看到徐州人的矫健身影,体育竞技领域的世界冠军更不乏一大批徐州人,据不完全统计,自1985年以来徐州籍运动员共有19人45次获得世界冠军,涌现出阎森、韩晓鹏、杨影、孙晋、仇志琪、胡卫东等一批优秀运动员,徐州市曾在2014年被国家体育宗局授予“全国武术之乡”,不仅仅是专业的体育经济,在全民体育建设方面,徐州同样走在全国前列,据统计,徐州市习武健身人数约200万人,占全市人口的20%,徐州的武术武术拳种有37个,其中不乏有一些地方优秀拳种,比如彭祖养生气功、徐氏北派少林拳、大洪拳三晃膀、梅花拳、小八极拳等等,其评价徐州时曾说,徐州有情有义,敢作敢为而习武强身,恰恰投合了徐州人直爽的脾气,更重要的是徐州人习武强身,爱好运动,早已超出了体育运动本身,它已深深根治于文化,内化为徐州人心中的一种信念和追求。更外化为做人的风格和情怀。古往今来,徐州人习武强身,养性修德,养成了勤劳勇敢、不屈不挠,重义诚信的品格,沉淀了徐州独具特色的体育人文。
人们常常因为一场比赛,喜欢上一个城市,从这个意义上看,徐州也许有很充分的条件,通过本次赛事,通过拳击运动项目这个窗口,创造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全新连接方式,通过引入更多国际知名赛事,促进全民体育运动发展,增进体育人文交流等举措,积极推动徐州文化走出去,促进徐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乃至全世界不同文化之间交流合作,讲好徐州故事,提升徐州在区域竞争中的影响力,推动实现更高水平全面对外开放。
冯其谱认为,体育是跨越人类文化差异的精神桥梁,实现体育与城市融合发展,对于推动徐州文化走出去,加强与沿线国家地区合作,建设淮海中心城市,有着重大的意义。他相信通过本次赛事,有利于全面展示徐州城市形象,有利于提升徐州城市影响力,带动徐州乃至整个淮海经济区的文化、体育、旅游和传媒等多领域、经济、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
体育赛事帮助城市注入经济活力,拉动旅游产业发展,提升民众向心力和自豪感,城市给这些赛事提供场地、交通、安保、医疗等公共资源,双方共同打造一个IP,再一同来分享这个IP带来的红利。因为一场赛事,改变一座城市,爱上一座城市,这就是体育,就是体育颠倒众生的一种魅力,也是体育点石成金的魔力。但体育的发展,还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力。城市为体育产业发展能够提供什么驱动和发展环境?这需要有政府投入,也特别展现体育运动项目的公益性,让更多人主动参与体育,形成体育消费的主力人群让体育消费也成为消费刚需,则城市和体育融合,将会是很自然的过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