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2017年生育高峰未现 今后每年或将以数十万计量缩减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1-23 10:27:51

摘要: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整整63万。这一数据比之前各方的最低预测还要更低。

2017年生育高峰未现 今后每年或将以数十万计量缩减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意料之外,2017年曾被预测的生育高峰并未如期而至,甚至,当年全年的出生人口比2016年还要少,大大低于预期。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整整63万。这一数据比之前各方的最低预测还要更低。

据记者了解,国家卫计委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之初预测出生高峰将出现在2018年,而对2017年出生人口的最低预测为2023.2万。而最新的数据表明,出生高峰在2017年就过去了,2017年出生人口比卫计委的最低预测还要少整整300万。

“这样的数据出乎我的预料,此前,我曾预测,出生人口将在2017年达到高峰,当年出生人口有望超过1800万,如今,比我的预测还要低。”1月22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人口与未来”网站联合创始人黄文政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生育堆积结束后育龄女性数量的锐减,出生人口将在2018年进入雪崩状态,在之后十年将以每年减少30万到80万的速度萎缩。但现在看来,出生人口雪崩比我们预料的来得更早,也更加迅猛。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许多专家纷纷预测2017年将是生育高峰,但2017年出生人口数据表明,生育高峰已在2016年显现,未来几年,我国的出生人口将持续减少。

从整个出生人口数量来看,2017年确实低于2016年,但是,单就二孩而言,2017年的数量有所增加。据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和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分别为1786万人和1723万人,其中,2017年二孩数量进一步上升至883万人,比2016年增加了162万人;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51.2%,比2016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总量比2016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一孩出生数量下降的比较多。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育龄妇女人数呈现逐年减少趋势。2017年15-49岁育龄妇女人数比2016年减少400万人,其中20-29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人数减少近600万人。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妇女初婚和初育年龄呈现不断推迟的趋势,妇女生育意愿也有所下降。

“出生人数大大低于预期背后是生育低迷,而生育意愿如此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养育成本太高。目前在大城市,一个孩子从出生到上大学,平均每人每年要花大概2万到3万元的费用,这还不包括父母的机会成本以及时间和精力投入。”黄文政表示,要切实减轻育龄夫妇抚养孩子的负担,政府有必要对养育家庭进行财力支持,可以按孩子数量抵税,也可以直接补贴。

在黄文政看来,在养老社会化的背景下,这种做法在经济学上是合理的,在社会道义上也是公平的。对养育孩子的家庭来说,孩子接受免费的公立义务教育,相当于家庭享受了政府的教育补贴,但孩子长大后缴纳的用于支持社会养老的社保等税金,则相当于这个家庭未来对社会养老体系的补偿。综合世界中高收入国家的情况来看,政府的教育投入一般占GDP的5%,而养老支出占15%。因此,相对于个人收入,养育一个孩子意味着从政府获得了5%的教育补贴,但未来则贡献了15%来支持社会养老体系。公平来看,政府对每个小孩应该补贴人均收入的10%才足以补偿养育家庭对社会的付出。

那么,政府是否有财力承受这种养育扶助呢?

黄文政估算,“根据财政部的数据,个人所得税只占公共财政收入的6%左右,所以按孩子抵税的方式来减少个人所得税对国家财政影响非常有限。实际上,中国民众的整体税赋放在全世界范围来看都算是比较高的,尤其是相对于民众享受到的公共福利来说更是如此。因此,降低税赋并补贴家庭应该是财富再分配的基本方向。长期来看,对孩子的补贴本质上是对于本国人力资源,也就是未来的投资。相对于当下普遍‘过剩’的中国经济来说,投资于人力资源恰恰是回报最高的选择。”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