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华映资本季薇:脱离“内容” 还谈什么消费?

作者:冯樱子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1-03 13:57:16

摘要: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认为,在当下消费升级时代,内容与消费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做好消费的关键在于要有好内容,文娱与消费真正来到汇流的入海口。

华映资本季薇:脱离“内容” 还谈什么消费?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冯樱子 北京报道

近日,华映资本联合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共享际,共同发起一场新消费活动——“嗨LIGHT跨年市集日”。在“LIGHT论坛”上,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认为,在当下消费升级时代,内容与消费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做好消费的关键在于要有好内容,文娱与消费真正来到汇流的入海口。

季薇表示,如今内容创业,公司要做“重”:所谓的“重”即是切入某一个行业,除了内容生产、流量获取之外,团队更要在某一个行业扎根,增加行业知识、资源储备,同时提高商业运营能力。

“这个“重”是护城河,也是企业的天花板。”季薇说。

在季薇看来,内容跟消费形成跨界与延伸。如今内容的多元化变现:广告、内容收费、IP衍生、消费等相结合的复合变现方式颇为常见。

在这样的变化之下,该如何看待消费?新消费中,存在哪些机会?季薇认为,新消费的革新在于线上与线下的存量改造与增量开发。

在线上方面,对于增量的开发, IP+新消费成为创新模式:基于IP养成与培养,高效获取线上流量,以优质内容占据消费者心智,进而引导消费。目前,在线上增量的方面,华映布局了开始吧、快美妆等。他们通过对IP的培养与孵化,聚集目标用户,获取线上流量进而达到变现的目的。除了内容本身变现、广告变现外,结合消费的变现也正在成为一种重要模式,售卖的是一种产品或服务。

事实上在这样一种汇聚流量的过程当中,创业者必须要在内容流量运营方面有属于自己的独门秘笈,同时要思考如何利用好现有的平台最大程度为自己导流,获取精准用户。

对于线上存量改造,新需求创造新品类,应关注新兴个性化品牌,创业者需要持续深耕新世代消费者细分需求,提供个性化产品与服务。从2000年到现在,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突出,消费的目更多在于追求品质认同,阶层认同。在此类方面,华映投资布局了沙拉新品类——甜心摇滚沙拉、传统工业啤酒升级——精酿、新型轻量的跑步机——小乔等。

线下方面,对于增量开发,快闪店、市集等正在提供消费+娱乐+社交+体验复合场景,如何提供多层次、立体化的消费体验吸引用户成为重中之重。

近期有报道显示:中国现在超过3/4千禧一代消费者,他们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会优先购买体验,而不是实物,他们更愿意为体验买单。例如,不久前华映系被投企业伍德吃托克在北京举办了一场“艺术夜市”,气温很低,但当时参与的年轻人非常多,这也正是证明了年轻人对于体现式消费的热情越来越高。

存量改造中,技术升级有助于提高购物效率,满足即时消费、懒人经济、一人经济的需求,未来要求创业者能够运用融合技术实现用户与商品的智能匹配,进行创新品类开发与引入。

例如,此前轰轰烈烈的“共享”创新模式以及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等都是对线下现有渠道的拓展与补充,季薇介绍,“无人”体现在场景拦截,将“最后一公里的距离缩短到最后一米”:原来你买一样食品可能要跑到711便利店,但如今一下楼就能看到无人货柜、甚至办公室内就有无人货架;而原本你想K歌,可能要汇聚一群人约好时间去卡拉OK,而现在看到无人值守KTV就能“随时随地”解决这样的需求。

季薇强调,这种场景的拦截特别契合当下很多年轻人提倡的“一人经济”,碎片化程度高,便捷性强,消费者可以自主决定。当然,这种进步离不开技术的推进:首先是移动支付普及,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支柱与引擎,对这一领域的创业者来说,技术是基础,也是核心壁垒。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