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办医清障效果明显,未来5年平均增长率有望超过30%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养老医疗”作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关键词之一,引发关注。其中明确提出,继续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养老、医疗等领域。
“就目前来看,我国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无论是从政策还是执行方面来看,已基本没有障碍,整体大环境比之前好了很多。”12月25日,泰和国医联合创始人孔跃峰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民营医院纳入医保这一环节来说,以前,很多民营医院很难迈进这个门槛,如今,只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基本都可以纳入医保。
医保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之一,是不是医保定点医院,很大程度上影响公众是否选择一家医院,这在社会办医疗机构更为明显。
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达到93.4%,接诊人数却仅占总诊疗人数的53%。发挥社会资金作用,推进基层诊所提高标准化建设水平,是应对医疗、养老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举措,能够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切实解决“看病难”问题。
随着国家社会办医政策的出台,民营医院发展已成为公众关心的问题,如何有效支持民营医院发展,使更多符合医疗保险定点要求的民营医院纳入医保、新农合等医疗保障体系,更好地满足百姓不同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成为未来政府政策关心的问题。
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要将社会办医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政策,不得将医疗机构所有制性质作为医保定点的前置性条件。
同时,提出,简化社会办医审批手续、全面清理不合理前置审批事项、拓展社会办医发展空间、免征医疗服务营业税、优化社会办医融资政策等多项条文。其中,进一步为社会办医疗机构进医保“松绑”,尤为引人关注。
将更多的民营医院纳入医保体系,不光是决定了民营医院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同样有利于减轻患者的“钱包负担”,有助于分流公立医院的患者,一定程度上缓解扎堆看病、挂号难、排长队的问题。
据记者了解,孔跃峰投资建立的泰和国医刚刚于近期开业,两年内就可以拿到相关医保资质。
就此,著名中西医结合治疗专家、泰和国医首任院长黄力介绍,泰和国医不仅是一家提供专业诊疗和一站式服务的中医医疗机构,它拥有肿瘤科、心脑血管科、妇儿等科室为特色的“大内科”体系。
“中医药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部署,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这是中医药从业者的福音,而泰和国医来的恰是时候。”12月25日,泰和国医首席专家唐启盛在“泰和国医开业盛典”上表示,高效利用大数据将是未来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风口,这也是泰和国医的优势之一。
根据《“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到202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达到6.5%-7%,多种产权模式下的医疗服务量占比要实现翻番,达到20%。这也意味着,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机构的增长,未来5到6年内有望保持超过30%的平均增长率。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