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上涨后冬储补库迫切 “绝代双焦”还有大行情?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叶青 北京报道
近期黑色系中的焦煤焦炭期货价格持续上涨,12月21日焦煤主力合约JM1805收盘于1374.5元/吨,这是有大行情要来了吗?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表示,盘面涨是因为现货价格的上涨,而现货价格上涨是被进口焦煤大涨带动。
据记者了解,低挥发品焦煤最新成交价格224美元/吨,较上一次成交上涨20美元。正是这一驱动因素,据外媒报道近期澳洲港口船只滞留较多,峰值达到70艘,目前仍有57艘船只排队。然而,据Mysteel调研结果,澳洲DBCT港口从11月初检修至12月9日已经结束,理论影响180万-200万吨发运量。
伴随着港口检修的结束,市场人士预计,目前到中国的发运量已经在大幅增加,预计在圣诞节之后将会得到缓解。贡耶拉铁路线检修,为期2-3天,影响100万吨左右运量。这意味着港口运力将持续增加,那未来还能有继续推涨的动力吗?
原料供应偏紧
面对进口煤价格大涨,有市场人士表示,其价格上涨的幅度过大,以澳洲峰景硬焦煤比柳林4号贵了200元/吨,煤炭贸易商不会傻傻的去当接盘侠。据了解,近期焦炭已经连续6轮上调价格,涨幅650元/吨左右,焦化厂利润得到明显改善,焦化厂生产积极性提高导致焦煤补库意愿增加,传导至上游山西地区焦煤价格也有100元/吨左右上涨。
“钢之家调研显示,主产地多数焦企不仅订单饱满,而且资源不足,数量欠发。南方地区需求良好,山东地区主导钢厂焦炭库存持续下降,焦炭采购价格不断追涨引领现货市场价格快速上扬。”钢之家高级分析师杜洪峰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期焦炭资源偏紧,焦企钢厂库存双降是市场现货价格持续上涨的主导动因。期货盘面,由于12月上中旬下杀力度过大,与现货明显背离,因此有修复基差的要求。
此外,记者从山西某洗煤厂了解到,目前公司销售情况还行,目前精煤1000元/吨出厂含税价。对于后市观点,目前焦化企业亏损,延迟补库,虽然公司焦化客户普遍维持高开工率,但这不能代表整个市场情况。不过,由于近期保供暖的需求,部分符合环保标准的产能有复产的可能,这对炼焦煤需求有所支撑。
“国内炼焦煤近期上涨速度加快,钢之家检测数据显示,11月20日至12月21日,短短一个月内山西临汾地区1/3焦煤和低硫主焦煤涨幅到达230-260元/吨。与此同时,国际炼焦煤需求旺盛,叠加澳洲北昆士兰煤船滞留严重,致使海运焦煤价格大幅上涨。”钢之家高级分析师杜洪峰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投安信期货分析师曹颖表示,除了澳洲煤影响因素外,国产焦煤矿产量释放不及预期也是因素之一,1-11月全国原煤产量增5.9%,1-10月炼焦精煤产量增3.9%,炼焦煤的产量增量远未得到有效释放,所以目前煤矿炼焦煤库存为557万吨,远低于去年的713万吨水平。
另外,中下游钢厂及焦化厂仍在进行原料冬储,当前110家钢厂的焦煤库存为840万吨,同比去年687万吨有所增加;而100家独立焦化厂的焦煤库存为730万吨,同比去年896万吨偏低;而且冬季考虑到运输隐患和煤矿提前放假的问题,钢厂及焦化厂都会习惯性进行炼焦煤的补库动作,对焦煤需求产生增量。
曹颖表示,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进口市场,炼焦煤供不应求的态势短期是得不到解决的,所以炼焦煤价格趋势依然向上。当前中低挥进口澳煤折合盘面约1490元/吨,而山西产主焦煤京唐港平仓价约1300元/吨,因此盘面1805焦煤合约收盘价相对国产焦煤现货稍有升水。
短期价格强势难扭转
由于近期中国北方地区陆续迎来降雪,煤炭消费不断增加,加之煤炭库存制度带来短期利好,部分进口煤炭出现港口拥堵问题,均对煤价上涨构成支撑。据了解,目前钢厂平均库存处于正常偏低水平,补库积极,供需偏紧有利于产业利润的传导。
杜洪峰表示,焦炭现货市场累计涨幅较大,主产地涨幅在500-650元/吨,个别至700元/吨,基本收复前期跌幅(660-680元/吨),上涨的动力减弱;同时,近日,山西省经信委会同部分焦企召开冬季保民用气会议,原则上环保达标的企业允许满产,供给增加。
与此同时,徐州地区由于环保原因近日要求高炉全部停产,需求减弱,而当地焦企原限产计划至12月31日结束,供给预期增加。此外,从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出,11月焦炭日均产量环比增加,而生铁日均产量减少,预计短期内供需边际变化偏空。
不过,目前国内炼焦煤在焦炭大涨后,产业链利润传导速度加快,加之,铁路运输、冬储、煤矿年末安全生产第一等因素,后期仍有上涨动力。因此,期货盘面焦煤走势强于焦炭。
面对目前的供需情况,据记者了解,相关的焦化企业表示,目前库存7天左右。焦炭销售情况不错,库存6000多吨。如果后期焦煤价格松动,那么焦炭价格还将继续下跌。对于后市,煤焦现货下跌空间有限,除非需求大幅下降,今年12月份焦煤可能见底。由于焦化亏损后可能限产,目前适合做多焦炭空焦煤套利。
在煤炭需求旺盛,火电厂库存压力加大的同时,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近日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煤炭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制度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意见》要求,当动力煤价格上涨超过绿色区域上限时,电力等耗煤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煤炭最低库存原则上不应低于近3年企业储煤平均水平,而目前电厂煤炭库存远低于要求建立的最低库存标准,近期电厂补库迫切。
伴随着煤炭的快速消耗,火电厂煤炭库存以及煤炭可用天数快速下降,截至12月18日,六大沿海电厂煤炭库存1119.60万吨,较近3年平均值低100万吨左右,而煤炭库存可用天数不足15天。与此同时,由于今年冬季市场需求飞涨,继而引发供应链瓶颈问题,部分进口煤炭目前正被堵在中国的部分主要港口,暂时无法进港。
对此,杜洪峰表示,随着冬季季节性用电高峰到来,电厂煤炭日耗持续攀升,库存走低,北方港口下水煤价格继续探涨,5500大卡动力煤主流报价已悄然突破700元/吨整数关口,至705元/吨附近。稳定煤炭市场价格,保证供应,是发改委一向主张的政策。不过,短期市场的强势将很难扭转。
编辑:严晖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