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发布 养老储备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敏 北京报道
12月16日,2017年中国大中城市职工养老储备指数(PRICE)在北京发布。2017年中国大中城市职工养老储备指数为60.8,相比2015年提高1.1,整体处于“基本水平”区间的下限位置,基本符合中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未来进一步提升空间仍然巨大。
《报告》显示,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充足度和稳定度指数值为61.2和63.2,相对2015年的59.2和62.6明显增强,指数的提升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现状,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进一步提升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水平已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和必然趋势。
经济转型正在重塑各行业职工养老储备水平。分行业类型看,知识性和技术性较强的服务型行业储备指数提升较快,相对排名跃升较大,而一些支持过去中国高速增长的行业,如房地产行业、建筑业和制造业指数增长偏慢,导致相对排名下降明显,这预示着经济转型正在重塑各行业职工养老储备水平。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充足度指数值为90.6,比2015年的数值高出9.3,源于国家对民生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巨大投入。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致力于基本养老保险的扩面工作,且成绩斐然,尤其是实施“全面参保登记计划”以来,从制度全覆盖到人员全覆盖步步推进,社会保障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朱进元在发布会致辞中表示,通过职工养老储备指数的研究和发布,一是能够促进民众形成良好的养老保障意识,推动中国保险业回归保险本源,不断推出适应人民需求的保险精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更好服务于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二是助力推动民生养老保障水平的提高,推动保险业服务于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新征程,形成保险业发展新动能。
事实上,根据国际经验和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的设计,职工退休前的养老积累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尽可能连续足额缴费;二是选择福利保障比较健全的企业就业,并参加企业年金或其他企业发起的养老金计划、商业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三是个人购买各种商业保险计划或储备其他资产,弥补养老储备的不足。
本次调查结果中,基本养老保险充足度数值为90.6,高于2015年的81.3,说明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已基本实现,但近年来退休金的替代率在逐年下降,这也体现了基本养老保险的目标“广覆盖、保基本”。;二是企业年金充足度指数和企业保障程度指数明显下降(由2015年的58.7下降到了2017年的56.5),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企业竞争不断加剧,对于还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的中国而言,企业为职工提供更加健全的福利保障的动力不足。
因此,对于职工个人而言,通过购买各种商业保险计划、个人养老保险产品或储备其他资产来增加自我养老保障是必然选择。对于商业养老保险公司而言,通过自身的管理,实现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方面至关重要。
此外,本次调研还对我国职工养老保障领域中税延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住房反向抵押保险等社会民生热点问题展开调研。结果显示超过53.3%的职工会选择“保底收益+分红,分红不确定,风险适中”的产品;其次是“投资收益固定型,无风险”的产品,占比42.4%,说明收益保底、风险适中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将受到大众青睐。
平安养老险总经理甘为民在发布会上表示,平安养老险不断开拓探索,通过首创并连续承办职工养老储备指数研究发布,希望该指数能够更加准确、真实地反映中国养老状况,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明年是中国平安创立30周年,公司将围绕“三十,更懂你”,以“懂感恩、助未来”为核心主题展开多项感恩回馈活动,平安养老险将继续以“专业、持续、稳健”为投资理念,以“专业、领先、便捷、高效”为服务理念,为广大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资产管理和健康管理服务,助力城市更美好,助力国民未来的生活更美好。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