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初步协议达成,特蕾莎•梅被骂丧权辱国或许才刚开始?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2-14 12:12:14
据路透社8日报道,英国和欧盟当天发布的联合报告称,双方已经就财务结算、公民权利以及英国脱欧后如何避免在爱尔兰和北爱尔兰之间出现“硬边界”问题达成一致协议。
赵灵敏
12月8日,英国和欧盟就英国脱欧的一些政治安排达成了初步协议,压力重重的首相特蕾莎•梅长长出了一口气。民调也显示,特蕾莎•梅的支持率回升,明显超过了反对党工党领袖科尔宾,保守党整体的支持率自6月份以来也首次超过工党。
但在英国国内,对这份协议不满的大有人在,脱欧强硬派指责特蕾莎•梅让步太多,英国独立党前党魁法拉奇就认为,“在布鲁塞尔达成的协议对梅是好消息,而我们却因此要迈向下一阶段的羞辱。”外交大臣约翰逊等保守党高层也敦促特蕾莎•梅保持强硬。为了平息争议,英国脱欧事务大臣戴维斯干脆称,有关协议只是“意向声明”,不具有法律效力,这又引起了欧盟方面的强烈反弹。
在欧三心二意,脱欧一波三折
而对英国普通民众来说,脱欧这事至今仍显得有些不真实。从历史上看,英国面对欧洲大陆一直采取 “光辉孤立”、“离岸平衡手”的策略,谁强大就打压谁,并不乐见欧洲大陆国家之间的联合,因此无论面对欧盟的前身欧共体还是欧盟本身始终疑虑重重。直到1973年,为了分享日益壮大的欧洲共同市场的好处,英国在经过长期犹豫、怀疑与讨价还价后才最终决定加入。但一直是一个三心二意的伙伴,只想捞好处,从来吝于付出,具体表现包括拒不参加欧元区,不加入开放边境的《申根协定》等。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英国人对欧盟的不满达到了顶点:首先,英国在自身经济停滞不前的情况下,不得不拿出大量资金援助希腊等国家,这让很多英国人感觉得不偿失;其次,欧盟为救助危机而出台的一些举措,比如开征金融交易税等,威胁到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第三,欧盟不断扩大,越来越多中东欧国家的居民跑到英国打工,给英国的福利体系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出现了脱欧的呼声。时任首相卡梅伦在2015年大选期间承诺一旦连任就举行脱欧公投。作为坚定的留欧派,卡梅伦做出这样的承诺,就和当年同意苏格兰举行独立公投一样,是以退为进,希望用公投这种毕其功于一役的做法,对脱离欧盟的问题做一个了断。另外,放出脱离的风声,让欧盟在压力之下给英国让渡更多的好处,应该也是卡梅伦的重要考虑。
但谁也没想到,2016年7月的脱欧公投最终弄假成真,卡梅伦因此辞职,特雷莎•梅接任。但因为公投中只有51.89%的人支持脱欧,和48.11% 反对率相差不大,属于险胜,因此公投并没有熄灭关于脱欧的争议。公投结果公布当天就有人在英国议会网站发起二次公投请愿,随后的签名人数高达400万人,创英国请愿签名人数最高纪录。几经扰攘,到2017年3月29日,特雷莎•梅签署正式向欧盟提交脱欧文件,英国脱欧自此变得不可逆转。根据欧盟法律,英国必须在两年内脱离欧盟,而脱离后英国和欧盟各方面的关系,则需要通过谈判解决。
脱欧谈判,英国不只要付“分手费”
而谈判的第一步,就是“分手费”。欧盟之所以要索取“分手费”,并将之设为经贸谈判的前提,根本原因是为了惩罚英国、避免其他国家步其后尘。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说得很清楚:“英国将必须为离开欧盟支付约500亿英镑的费用,这笔钱不是为了处罚英国脱欧,而是防止其他国家效仿”。而索取这笔钱的合理性在于:欧盟的预算是5年一次,目前执行的是2015-2020年的预算,这个预算是把英国的“份子钱”算在里面的,英国不能因为中途退出而不交。而英国当然是不想交的,脱欧派在公投前给大家画了大饼,让民众以为脱欧可以把“份子钱”注入到英国医保体系中,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现在要说服民众同意交钱,等同于自打嘴巴。
此前,因为面临着难民危机、勒庞可能在法国上台等危机,欧盟似乎处于弱势,英国因此态度强硬;但后来,上述危机不同程度上得以缓解,英国“脱欧”不仅没有在欧盟内部引发示范效应,相反让欧洲大陆国家更为团结。反观英国,脱欧过渡期只有2年,从2017年3月29日开始已经过去了大半年,而“分手费”是入门级问题,这个问题不谈妥,至关重要的经贸问题根本免谈;加上特蕾莎•梅贸然大选导致保守党得票下降,地位风雨飘摇。演讲的时候有人嘘她,甚至递表格催她辞职,议会辩论的时候,她被一个议员反复问道,“如果再公投脱欧一次,你会投什么票。”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最终做了让步,同意支付400亿至450亿欧元的“分手费”。
在与爱尔兰的边境管制问题上,英国也保证英国的北爱尔兰与爱尔兰共和国之间不会有“硬边界”,继续允许人员和货物自由流动;而现居住在剩下的27个欧盟成员国之一的英国公民的家人,将有权利在2019年3月之后跟随英国公民移居英国,并终身有效。在英国离开欧盟后的8年里,欧洲法院可以裁决涉及欧盟公民的争议。
可以说,无论是在分手费、边境管制还是公民权利问题上,英国都做了不小的让步,脱欧强硬派对特蕾莎•梅的指责,并不是全然没有道理的。但设身处地的想,特蕾莎•梅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因为欧盟是好整以暇,时间不在英国这边,拖下去只会对英国更不利。特蕾莎•梅的打算是用前期的让步,换得经贸谈判尽快开始,最终签署一份自由贸易协定,确保英国在离开欧盟后能继续互免关税。
但这显然只是英国的一厢情愿,与前期的政治问题谈判相比,涉及具体利益取舍的经贸谈判肯定会更加艰难。日前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就认为,英国和欧盟之间所有可能的贸易关系在脱欧完成后都会恶化。而德意志银行刚刚发布的2018年“黑天鹅”预测报告中,英国现政府倒台再度大选的前景,赫然在列。脱欧导致的政治经济不稳定局面,未来还会在英国持续相当长时间。(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