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普爱思“广告陷阱”遭曝光 毛利率高达94.59%疗效引质疑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2-08 22:03:55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杰 北京报道
“白内障,看不清,莎普爱思滴眼睛”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正遭遇医生和权威专家的质疑。
日前,热门网文《一年狂卖7.5亿的洗脑神药,请放过中国老人》将红极多年的眼药品牌莎普爱思(603168.SH)的疗效、业绩、成本和研发等巨大反差问题推到舆论的聚光灯下。
据莎普爱思财报显示,莎普爱思滴眼液2016年销售量为2825万支,营业收入7.54亿元,但营业成本为4076.73万元,毛利率高达94.59%,而计算后成本仅为1.45元左右。
随着风波发酵,12月8日晚间,上交所向莎普爱思发出问询函,要求其核实并披露公司目前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情况,包括但不限于生产是否暂停,销售是否受限及受影响等情况。
过度夸张的眼药
近期,热门网文《一年狂卖7.5亿的洗脑神药,请放过中国老人》,将曾经红极多年的眼药品牌莎普爱思推入舆论漩涡。
据报道,许多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对莎普爱思的认知都来自于其刷屏似的广告投放,被广告“吹大”的莎普爱思真的有如此疗效吗? 针对莎普爱思能治眼模糊、重影、黑影等的说法,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眼科主任东方医院眼科主任崔红平表示:“这无形中把该药的治疗范围从白内障扩大到了很多眼病,因为模糊、重影、黑影可以是上百种眼科疾病的症状,明显偷换概念,有误导性。”
事实上,莎普爱思将其滴眼液包装成治愈白内障的药物,疗效有待考量。国家卫计委旗下的中国防盲治盲网指出,不论何种白内障,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手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被证明能治愈白内障,或阻止白内障的发展。
其实,早在2009年,莎普爱思就曾经被查处过。据当时资料显示,2009年,厦门食药监局、广州食药监局的2008年抽检不合格单位中,莎普爱思产品头孢克肟颗粒、苄达赖氨酸滴眼液分别上榜;2009年6月,深圳市药监局通报,“莎普爱思”在广州一家知名报纸的广告夸大药物疗效。
除此之外,2010年,浙江食药监局公告莎普爱思的“克肟分散片”被认定为不合格药品;2011年6月,广东省食药监局通报,“莎普爱思”在深圳电视台都市频道的广告涉嫌违法;2012年11月,长沙市药品流通行业协会宣布“莎普爱思”因涉嫌发布严重违法药品广告,被勒令下架暂停销售。
虽然莎普爱思在12月3日发布澄清公告,称0.5%苄达赖氨酸滴眼液对延缓老年性白内障的发展及改善或维持视力有一定的作用,疗效确切。但在12月6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其官网发声,要求莎普爱思尽快启动临床有效性试验,并于三年内将评价结果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
12月4日起,莎普爱思股价连续3个交易日下跌,3天市值蒸发4亿元。7日,莎普爱思因“重要事项未公告”突然停牌。其晚间又发布公告,公司股票12月8日起继续停牌。
12月7日,《华夏时报》记者致电莎普爱思证券部事务代表,得到回复是,一切以食药监总局和公司公告为准,并称“最近很忙,董秘回复很谨慎,具体采访请发采访函”。不过,截止本报记者发稿也未收到相关回复。
重广告轻研发,成本仅1.45元
“这一切主要都是广告吹大的,再加上莎普爱思偷换概念。”有业内评论人士对记者分析说,这也跟莎普爱思重视广告不重视研发有很直接的关系,企业在低成本情况下并不思考如何打破困境。
工商登记信息显示,莎普爱思成立于2000年,公司注册地为浙江省平湖市。经营范围为滴眼剂、大容量注射剂、口服溶液剂等的生产和销售。
据莎普爱思2016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主营业务产品分为滴眼液、大输液、头孢克肟及其他中成药四种,其中莎普爱思滴眼液2016年销售量为2825万支,营业收入7.54亿元,营业成本为4076.73万元,毛利率高达94.59%。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这还是在公司主营产品莎普爱思成本提高30%的基础上和毛利率较上一年缓增长0.7%的基础上,可见2016年之前莎普爱思的毛利率不止94.59%,甚至更高。
即使如此,按2016年莎普爱思共生产了2818.35万支滴眼液、总营业成本为4076.73万元计算,每支滴眼液的成本大概在1.45元左右。如果与现在多家电商平台销售的优惠销售价45-59.8元之间计算,莎普爱思的净利润则高达40倍左右。
但有意思的,记者翻阅财报发现,虽然市面上体现的净利润在40倍左右,相比之下公司净利润却呈现的比较低。
据莎普爱思2016年度业绩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9亿元,仅实现营业利润2.3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6亿元。
另据10月27日莎普爱思发布的2017年三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3亿元,同比下降3.49%;净利润为1.40亿元,同比下降32.5253%;每股收益为0.56元。
难道高盈利是大部分用于研发了?不过经过记者调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而是公司进行了广告投入。
据了解,仅2016 年一年,莎普爱思公司的广告费用就高达2.6 亿人民币,而同年的白内障相关的药物研发只有550万,连广告费的零头都不够。
另据记者统计莎普爱思财报发现,该公司自2014年上市之后,每年的广告费用都不低于2亿元,且逐年走高。
数据显示,莎普爱思2014年至2017年1-9月对应的广告费用分别为2.1亿元、2.4亿元、2.6亿元、2.2亿元,分别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的27%、26%、26.84%、31.87%。
值得研究的是,莎普爱思的研发费用却逐渐走低。除此之外,从研发费用来看,2014年至2017年1-9月对应的研发费用分别占营业收入比重的3.65%、3.39%、2.97%、2.16%,远不及广告费用的比重。
“这也是莎普爱思最终被推向舆论聚光灯下的一个主要原因,作为医药类企业,产品的不足应该从产品上找问题,不应该用广告来弥补。”另有分析人士对记者直言。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