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减税最终法案有望圣诞节前签署 2018年或将成为全球税改年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徐芸茜 北京报道
千呼万唤始出来。12月2日,美国减税法案在参议院以微弱优势艰难获得通过,美国总统特朗普终于兑现了他竞选时减税的承诺。
这是美国31年来最大规模的税制改革,公司所得税将从35%下调至20%,还鼓励美国企业把海外利润带回美国;在为中产阶级减负方面,个税标准扣除额几乎翻倍,个税从七档减至四档,分别为12%、25%、35%和39.6%。根据法案,未来10年美国将减免税收大约1.4万亿美元,对美国经济将产生显著的刺激作用。
减税法案通过后,特朗普第一时间在推特上发文称,感谢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及参议院临时议长哈奇在税改法案投票期间的工作,并表示期待在圣诞节前签署最终版法案。
“特朗普希望通过减税做大经济蛋糕,最终解决赤字过大的问题,不过这能否实现尚有待观察。”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朱殷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特朗普的减税改革,对于美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绝对是利好。因此,可能会引发规模性的企业回流。但是其他国家也没有必要过度担心,因为企业回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国内劳动力的供应,上下游产业链的对接,以及能否产生产业集聚效应等,而最重要的还是各国自身的投资环境。
特朗普的首场胜利
此次税改法案在参议院获得了51票赞成和49票反对。特朗普所在的共和党在参议院拥有52个席位,而48名民主党参议院全部投了反对票。这意味着有一名共和党员也投了反对票。不过,不论怎样,这是特朗普执政将近一年来,获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从后续的立法流程上来看,由于目前参众两院分别通过的税改立法版本在内容上仍存在不少差异,因此之后参众两院需要协商妥协达成一个共同版本,然后分别再度各自提交全体投票;通过之后,便可以提交特朗普签字以最终生效为法案。从时间进展上来看,特朗普和财长努钦都曾表示最终税改法案有望在圣诞节前达成。
“减税法案增加了特朗普的支持率,也为他的第二任期加了分。”白明说。
而在美国最近的一次民调中,特朗普的支出率仅为38%,选民们甚至认为特朗普是美国史上最糟糕的一位总统。因此,减税法案的通过无疑让特朗普及共和党松了一口气。
事实上,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国刺激经济主要靠两个抓手,一方面是制造业回流,做活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就是依赖货币政策刺激。但过度依赖货币政策有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等弊端,在这种情况下,减税确实能给实体经济减轻负担,且相比货币政策的精准性更高。
白明表示,企业所得税降至20%,减少了企业的负担,将提振企业盈利,特别是对于那些“高有效税率”的公司更为显著。而对于企业海外存留利润的一次性收税也可能促使一些海外存留较大规模现金的企业汇回部分资金。相信减税会为美国带来一段时间投资增速的上涨,企业信心指数也随之上升的局面。
特朗普还表示,虽然税率降低,但是由于减税促进经济发展,并不会带来过高的财政赤字。其理论基础为拉弗曲线,即当税率在一定的限度以下时,提高税率能增加政府税收收入,但超过这一限度时,再提高税率反而导致政府税收收入减少。
针对特朗普的这一说法,白明向记者强调:“1.4万亿美元的减税对于美国财政来说压力很大。虽然减税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扩大税基,从而促使税收收入增加,但这需要一段时间。如果短时间内政府财政下滑过大,根据法案香港条款,该法案有可能终止。”
朱殷也认为,虽然减税会极大增强美国企业的竞争力,促使跨国企业增加对美投资,但另一方面,对美国政府的控制政府赤字,也是个非常巨大的挑战,促使美国政府增加开支效率。所以,减税不仅涉及公司部门,也是政府的财政问题。
对中国长期资本影响较小
由于美国税改后,将吸引制造业、知识产权和高科技人才的“三重回流”,势必产生外溢效应。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认为,这可能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轮减税潮。如今,英法等欧洲国家都在逐步推进减税方案,2018年或将成为全球税改年。
早在今年4月《人民日报》便发表文章称,美国此举是在挑起税务战:“作为对特朗普税改的反应,一些有实力的国家会加入这场竞争,或竞相减税,或以邻为壑,或设立避税天堂。目前,这一迹象在英、法等发达国家已露端倪。这样做不仅会使国际税收秩序陷入混乱,更会使业已形成的G20等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框架下的《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行动计划》等反国际税收恶性竞争成果缩水。此外,美国税改将使部分无力搞税收竞争的出口导向型国家直接受损。”
另据外媒报道,首相特雷莎·梅当地时间周一(11月28日)正式准许了前保守党政府所作的允许进一步下调公司税的承诺,以此来提高对企业的吸引力。近几年来,英国公司税税率已小幅调低,预计接下来会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到2020年触及17%。这个水平还是会高于爱尔兰的12.5%,但远低于其他多数大型经济体。
“企业在投资国逐渐稳定下来需要一个过程,撤资同样也需要一个过程,所以短期内应该不会对投资国产生大的冲击。”白明认为。
以iPhone为例,据媒体引用一家机构的测算,如果将目前在美国本土零售价969美元的iPhone 7 Plus转移到美国本土生产,那么其价格恐怕要涨到200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近1.4万元,涨幅超过100%。
彭博驻香港经济学家陈世渊表示,美国减税对人民币汇率会造成对美元贬值压力,也有可能对出口有一定影响。中国的短期流动资本(也就是热钱)外流压力会增加,对外汇储备会有不利影响。但是,长期资本影响会比较小,因为中美企业和产业形态差异较大,比较优势不同,并不存在直接竞争。
白明表示,近年来降低外资准入门槛、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增强市场活力等相关政策,得到了国际社会充分的肯定。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创造自身良好的投资环境,这样才会吸引到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
本报记者:李明徽;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