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调查正文

红黄蓝事件背后:学前教育资源稀缺 幼教保育员待遇欠佳

作者:吕方锐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1-25 12:07:29

摘要:熊丙奇向《华夏时报》记者解释,学前教育资源由于历史原因,严重匮乏,二孩政策则让这一问题进一步加剧。学前教育资源匮乏,入园难、入园贵,会使监控难以到位,市场机制也失灵,“学前教育短缺,不合格幼儿园取缔之后,孩子到哪里去上幼儿园?这让监管也‘为难’。”

红黄蓝事件背后:学前教育资源稀缺 幼教保育员待遇欠佳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吕方锐 北京报道

“虐童案之所以一再发生,和我国学前教育的基础性缺失有关。目前仍存在大量的不合格托育机构、幼儿园,导致整体学前教育质量低。红黄蓝幼儿园是具有资质的合格幼儿园,为何也会出现虐童?但如果考虑到合格幼儿园是在充斥着不合格幼儿园的环境之中,就可以理解。”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近期撰文指出,虐童案频发暴露的是学前教育严重短缺的问题。

熊丙奇向《华夏时报》记者解释,学前教育资源由于历史原因,严重匮乏,二孩政策则让这一问题进一步加剧。学前教育资源匮乏,入园难、入园贵,会使监控难以到位,市场机制也失灵,“学前教育短缺,不合格幼儿园取缔之后,孩子到哪里去上幼儿园?这让监管也‘为难’。”

他表示,目前学前教育分为0-3岁托幼教育和3-6岁幼儿园教育。其中3-6岁幼儿园教育是明确由教育主管部门监管的,“0-3岁的托幼教育,现在没有明确谁来监管。”

根据2017年1月上海市妇联公布的“上海市户籍0-3岁婴幼儿托管需求调查”,上海有超过10万的2岁儿童需要托育服务,而上海市集办系统与民办系统合计招收幼儿数仅为1.4万名,仅有约十分之一的市场供给。而从全国范围看,有托幼需求的孩子高达3000万。

幼儿园教育方面,以学前教育师资来说,2016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在园儿童(包括附设班)4413.86万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249.88万人。按学前教育师幼比1:15(15个幼儿1个教师)计算,根据目前的在园儿童规模,我国需要294.2万幼师,缺口达到45万左右。“师幼比1:15(师幼比1:15),是一个很低的数据,在发达国家,师幼比基本为1:6到1:9。”熊丙奇在文章中指出。

我国教育部2013年制定的《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规定一所全日制幼儿园的全园教职工与幼儿比为1:5-1:7,如果按照师幼比1:7计算,我国需要幼儿园教职工630.5万,缺口达到380万。“在北京,按北京市规定,幼师比为1:5.5,可幼儿园经常出现一名老师管25名孩子的情况。”他强调。

短缺的另一面却出现了幼师待遇偏低的情况。熊丙奇认为,幼师待遇低、整体素质不高、工作压力大,为虐童案高发埋下隐患。

曾在北京回龙观某私立幼儿园从业的钟女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该园每月学费在4000元上下,而老师每月税后工资也仅有约4000多元,住集体宿舍。

“老师们通常是七八个到十几个人挤在一间房,床挨着床,没有衣柜、桌子和椅子。大家都把生活用品堆在床边,湿衣服只能挂在床头晾干。”钟女士对记者说道。

而相比于老师,工资更低的是保育员,钟女士表示,保育员的工资一般要比老师低一至两千元。

调查显示,北京地区有编制幼师的平均工资大约在4700到5500元之间(远低于北京月平均工资为7706元),而没有编制的收入可能仅有上述一半。

教师素质方面,广州2014年底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广州越秀、天河和花都三个区,采样的幼儿园里32%的老师没有教师资格证,民办园这一数据则为42.3%。教师学历方面,36.3%的专业教师是中专以上学历,民办园45.5%的老师是中专以下学历。

另据统计,2015年全国幼儿教师中,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比例仅为65%,高中及以下毕业的为28%。2015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的学前教育专题评估报告。报告称,从幼师队伍总体看,专科以上学历教师的占比较低,在农村地区不到一半;无证教师占30%左右,农村地区更高达44%。

熊丙奇表示,国家也在加大力度培养学前教育师资,包括免费师范生,可是由于幼儿园教师待遇低,很多就是读学前教育的学生也不去幼儿园,尤其是男生。

这就不难解释,身处这一稀缺市场的红黄蓝儿童教育,在纽交所IPO首日收盘即暴涨40%。

“整体看,红黄蓝是家很健康的公司。不仅营收每年都在增长,现金流也非常好,这两年的经营性现金流在总营收的占比,都在30%以上。近两年来,红黄蓝的盈利能力实际上已经有了非常显著的改善。”红黄蓝最大股东上达资本的主导人之一孟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道。

熊丙奇认为,在资本追求大规模扩张时,是不会把质量放在第一位的,教育必须坚持其公益属性。

“从国外的教育发展来看,学前教育坚持的是其公益属性。这需要政府加强投入,进行基本教育保障。0到3岁的托幼教育,政府要履行好脱离责任;3-6岁教育,政府要注重普惠公益性。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引入社会资金来举办幼儿园和托幼机构。如果政府部门没有履行这种托底责任,全部靠社会力量和市场去解决,学前教育一定会是乱象纷呈的。”熊丙奇表示。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夏申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