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贷CEO周歆明:平台拓展垂直领域消费场景 与BATJ形成差异化竞争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冯樱子 北京报道
11月17日,由国家互金专委会指导,《华夏时报》、北京洞见传媒联合主办的“2017互联网金融合规与创新论坛”在北京嘉里大酒店隆重举办。和信贷CEO周歆明应邀参加会议,并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
11月初,和信贷正式在美上市,发行价为每股10美元,周歆明表示,到现在股价发行价涨了40%。这是在今年已经上市的中概股里边算是股价最坚挺的,总体上提升了一个比较好的形象。
当记者问周歆明企业上市时的感受,他说:“在仪式的时候其实没什么感觉,回国之后,慢慢回味过来,觉得还是挺高兴的。”同时,周歆明强调,上市只是第一步,企业能否维持一个稳定的股价?能否长期的给股东带来回报?业务能不能持续快速发展?这些都是和信贷需要面对和努力的方向。
《华夏时报》:11月初,和信贷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下一步平台有什么发展计划?
周歆明:下一步和信贷主要把重点工作放在四个方面。首先品牌建设是一个重要方向;同时,和信贷将不断拓展消费场景。只有在一个具体的消费场景中,平台才能第一时间获得一手优质客户资源;此外,提升风控管理能力也是和信贷重点工作之一。通过不断完善我们的模型和引入新数据方法来更好的进行风控管理;最后,和信贷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方面也会加大力度。
《华夏时报》:和信贷为什么选择这个节点上市?上市后客户粘性是否增加?
周歆明:一般来讲,整个上市流程大概需要18个月,期间需要一系列的工作,我们只能选择一个大概的时间,比如是2016年1月开始启动上市流程,还是2015年或2017年启动。但具体上市时间,我们是不可控的。
上市后,我们的交易额直接翻了一倍。实际上,无论每天的成交额、新客户的注册量、还是流失客户的回流情况都有极其明显的改善。同时获客成本下降,同样是投100万广告,现在的转发率明显提高。
《华夏时报》:如果有绝对流量优势的公司涉足网贷领域,您觉得大家之间会是怎样的竞合关系?
周歆明:竞争肯定是避免不了的。但大家在策略或定位方面存有差异。普遍来讲,BAT及京东的服务可能不会选择覆盖所有客户,这些企业在开展网贷业务时,一方面会为主营业务服务,另一方面,他们会选择经济性比价好,边际成本比较低的客户群。
以阿里为例,他们很大一部分金融业务是围绕平台交易进行的。阿里很早就开始做网商贷,为平台卖家服务,希望卖家通过金融杠杆来提升自己的运营状况,供货能力等。之后,阿里又推出花呗、借呗,这部分业务主要针对平台消费者。结合来看,阿里是为网络交易双方:卖家和买家提供金融服务。以此提高交易的活跃度,促进自身核心业务发展,这是阿里发展金融的一个重要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垂直领域是我们发展的一个机会。因为每个具体细分的消费场景都会有很长的交易链条,整个交易环境中需要很多金融服务。每个行业都需要平台扎根进去,了解行业背景,仅靠流量优势是不够的。
总之,具有流量优势的公司擅长的领域我们不会触碰,和信贷会坚持深耕垂直领域,以此形成差异化竞争。
《华夏时报》:目前和信贷的合规化进程如何?
周歆明:平台成立之初主要做房屋抵押类贷款,2014年进军消费金融领域,2016年初,就将“小额分散”策略,提升到公司战略层面。实际上,和信贷是在网贷暂行管理办法出台前,就已经提前布局。2017年二季度数据显示,和信贷促成贷款中99.2%为个人信贷。
而门槛最高、过程最曲折的应该是银行存管。2014年5月,和信贷就开始与银行谈相关合作,2015年9月跟国内知名股份制银行签订存管协议,直到今年一月,平台正式上线该银行资金存管系统。这一过程中,平台之前所有业务流程需要重改一遍,以适应存管系统,和信贷拥有100多开发人员虽然可以应对这一复杂过程,但停机切换问题也为平台带来风险。
在停机切换期间,安抚客户成为和信贷重点工作之一。我们提前很多天就通过客服发短信、发邮件、打电话去告知客户平台停机时间、为什么停机等。为了增加可信度,平台与银行沟通,并在银行官方网站发布相关公告。除此以外,工作人员通过直播平台让客户了解和信贷工作情况。通过多种方式,打消客户疑虑。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