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获国内法务行业单笔最高融资 无讼建共享“云端法务部”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1-17 17:05:28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冯樱子 北京报道
每年的“中国宪法日”,互联网法律服务机构无讼都会举行年度大会。11月16日,在年度大会召开前约两个礼拜,《华夏时报》记者专访了无讼创始人蒋勇。
蒋勇介绍,无讼通过自营+平台的模式为中小企业打造“云端法务部”,并一直致力于人工智能法律场景落地,以降低法务价格,目标是使法律也能普惠。
降低法务成本
有数据显示,11月6日开始的一周,国内共发生投融资事件92起,累计金额超过416.12亿人民币。其中,16起发生在企业服务领域,该领域项目融资数量已经连续三周蝉联各行业之首。
在众多企业服务项目中,为企业提供法务帮助的无讼在“中国的宪法日”来临前,又一次受到关注。据悉,除了天使轮外,目前为止无讼完成了两轮融资。A轮无讼获得IDG资本的2700万元人民币;B轮由华创资本领头,IDG跟投,融资1.2亿元人民币。无讼创始人蒋勇表示,无讼获得的B轮融资,是当时国内法律服务行业融资最高的一笔。
在企业服务方面,无讼通过自营+平台的模式为中小企业打造“云端法务部”,意在以较低的成本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蒋勇说:“让更多的企业可以用更低廉的价格和更加亲民的方式,获得法律服务。让每一家企业在创业之初都合规运营。这是无讼的目标,也是在企业服务的风口上,无讼在法务方面能做的贡献。”
在蒋勇看来,无法获取既具有价格优势又优质的法律服务是企业发展之初的一个痛点。无讼此前选取了1000家所服务的企业进行分析得出,一家超过20人的企业,一年需要处理的法律事务平均大于等于30件。而企业聘请一名专业的法务一年的成本在10万以上。
无讼调查显示,10万以上的价格对于一些小企业而言可能是不小的成本,而这个成本只能聘请一名工作经验尚浅的法务,其专业能力还不足;而聘请兼职律师可能难以获得稳定及时的法律服务;对于大部分没有法务,凭借个人经验处理法律事物的企业,他们中60%在5年内出现纠纷,或融资、上市受阻,或面临经济损失。
此外,为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无讼提出与企业共创。“我们一批同事进入企业,通过跟企业共创,发现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提出的很多问题是传统律师行业过去根本没发现的,而这些细小的问题其实是企业真实的需求。”蒋勇说。
因此,无讼的云端法务部概念意在在云端为无法建立法务部的企业搭建强大的法务部,让他们共享法律服务,从而实现更低廉的价格,更优质的服务,蒋勇表示。
具体而言,无讼自身建立了一只法务团队,为会员企业进行风险排查,为其提供法律帮助。此外,蒋勇介绍,无讼还积累了庞大的律师资源,像“外脑”一样,随时对企业进行法律支援。
蒋勇说:“目前,无讼平台有超过6万的认证律师,可以随时触及,并针对企业需求进行匹配,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他举例介绍,一家企业可以在无讼平台上发单,比如它是一家海南的企业,要去哈尔滨查一个工商档案,过去这个企业要自己跑到哈尔滨,但现它可以在无讼平台上发一个单,哈尔滨就会有律师在平均一分钟之内抢单,抢单的律师帮企业查完之后,把资料给企业。企业只需要花800块钱。
异地查档是一种常规细小的领域,但初步估算市场一年大概约20亿左右的需求。
促人工智能落地
据了解,为降低法律服务价格,无讼致力于人工智能在法律场景的落地。蒋勇对记者说:“我们非常希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真正抹平法律服务的高门槛及专业门槛。如果法律也能实现普惠的话,中国大约7000万的中小企业将会避免很多不规范的事情,企业活力和经济效益都更高。”
在去年的云栖大会上,无讼发布了首个法律人工智能机器人法小淘,为用户提供智能遴选律师服务。据悉,今年在人工智能领域,无讼做了进一步探索。
在法律领域,AI要解决最大的难题是自然语言的处理,在自然语言处理后,要在这个领域有非常好的知识图谱,并在此基础上输入大量的数据,蒋勇认为,这一项项取得突破在法律行业中具有可能性。
但另一方面,蒋勇也注意的,人工智能在更多法律场景的应用还面临很多困难,需要很长的过程。但就目前而言,通过技术把法律服务的相对价格降下来是无讼践行的理念。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