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地区贫富不均 “第六大社保险种”筹资路窄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1-10 21:47:26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作为有望被立为我国“五险”之外的第六个社保险种,长期护理险试点的成功与否显得格外重要。
“自去年6月开始,我国选择了15个城市和2个重点省份开展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目前来看,各地试点不管是从筹资渠道还是参保范围来看,情况各不相同,长春、青岛、上海和南通四地的制度已相对成熟,其他地区尚处于摸索阶段,为此,全覆盖尚需时日。”11月8日,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试点地区来看,长期护理保险主要的筹资渠道来源于医保基金的划拨,这样的筹资模式难以持久,同时,长期护理是一项社会服务,应该从医疗服务领域脱离出来。
就在11月初,人社部发布数据显示,试点开展以来,长期护理保险已有超过3800万参保人受益,合规长期护理费用的支付水平达到70%,极大地减轻了失能老人的家庭负担。
报销比例高达90%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是许多人心中共同的期盼,但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以及随之而来的庞大养老费用,都可能让这美好的期盼落空。为此,作为公共养老服务的一种补充,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显得尤其迫切。
2016年3月,“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5年内“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当年6月,人社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选取了河北省承德市等15个城市为国家试点城市,吉林省、山东省为重点联系省份,利用1-2年试点时间,积累经验,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形成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
“长期护理保险的性质介于基础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之间,既有防范长寿失能的功能,因此能够分担养老保险的部分压力;也有提供类似医护服务的功能,从而对基础设施有一定要求。”11月8日,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保险中心客座研究员王永华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社会保险中,长期护理保险应当定位于“广覆盖,保基本”的基础层面,而不是提供中高端的护理服务。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失能半失能老人约有4063万人,其中全失能(或重度失能)人员约为1200万。
“试点地区均是结合自身实际,就参保筹资、待遇保障、管理服务等进行的探索,为此,具体实施情况暂无统一标准。”唐钧表示,各地基本相同的是,为了保证给付水平和基金可持续,各地试点对受益群体做了严格规定,只有长期且重度失能的人,方可获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
比如, 在上海的试点中,60周岁及以上的职工医保退休人员和居民医保人员,可以享受长期护理险的待遇。不过,有个前提条件,即需要经过相应的需求评估,失能程度达到二级至六级的,才能享受对应的护理服务。
据记者了解,上海长期护理险提供的服务项目清单超过40项,包括协助进食、进水,手、足部清洁等基本生活照料,以及鼻饲、导尿等常用临床护理。那么,享受长期护理险服务后,费用如何报销?
根据《指导意见》来看,对符合规定的长期护理费用,保险基金支付水平总体上控制在70%左右。在这样的比例框架下,各地分别按照自身的情况进行了调整,同时,报销比例根据居家照护、养老机构照护和医疗护理服务等不同服务项目而各有不同,比如,青岛的最高报销比例是90%;上海在试点中,在养老机构发生的护理费用,报销比例是85%,而居家照护的服务费用报销比例可达90%;南通因老龄化严重,报销比例上限是60%。
筹资渠道有望放宽
较高的报销水平需要有可持续的筹资渠道和资金,从已经开展试点或者正在准备开始的各地公开政策文件看,几乎所有长期护理险都要从现有的医保基金中划拨经费。也就是说,目前来看,各地长期护理保险的推进与当地医保基金的盈余情况有直接关系。
同时,这一筹资渠道在《指导意见》中也有所提及,即“试点阶段,可通过优化职工医保统账结构、划转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结余、调剂职工医保费率等途径筹集资金”。
那么,如果医保基金出现结余,长期护理基金从职工医保基金划转无可厚非。但是,全国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总体上虽然有一定结余,但40%的结余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东部发达省份,其他省份大部分处于赤字边缘,地区之间“贫富差距”严重。
“目前看来,长期护理基金从医保基金中划拨只是权宜之计。作为一项功能比较独立的社会保险,最终一定要通过个人或者个人与雇主共同缴费来筹资,财政划拨和医保基金划拨,都是不能持续的。如果作为制度推出,还要通过人大立法来确定。”王永华表示,现在试点地区通过划拨医保基金的方式建立初步的资金池,不应鼓励推广,因为根据社保法规定,医保基金也是专款专用,只不过现在大多数省份有一定结余,长期护理保险的基金应当在充分取得社会认可的情况下,建立制度,向参保人收取。当然收取的方式(比例或定额)以及金额,需要认真研讨。
据记者了解,试点城市引入医保基金承担筹资责任是较为普遍的做法,青岛、长春和成都的筹资水平,大体相当于医保缴费基数的0.5%、粗略估计每人每年100元;上海的筹资费率是1.1%、大约相当于每人每年200元;南通筹资水平是每人每年100元,其中,加入了个人参保的成分,也就是这部分基金由个人、基金和政府按3∶3∶4的比例分担。
而随着试点的推进,各地已开始注重个人缴费、财政补助、单位缴费(职工)和社会(福彩、慈善)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各地陆续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文件。
那么,这是否预示着长期护理保险有望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甚至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
“长期护理保险的全覆盖问题不应该过于仓促,因为,长期护理保险与医保类似,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如医保需要具体规定医院性质、病种、药品、检查等等细节。而当前中国长期护理保险的配套服务设施还没有完善,服务设施的公私属性,护理需求的评级、价格体系、服务标准化,这些基本条件的建立尚需时日,全面推开任重道远。”王永华称,长期护理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险在功能上有比较明显的区隔,在性质上属于基本保险层面,应该在建立的开始阶段就注意保险的最大覆盖问题,应保尽保,提高统筹层次,并大力推动公立和民营社会服务机构的配套完善。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