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养老保险加快全国统筹 中央调剂金制度明年打头阵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0-27 20:51:20

摘要: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表示,要“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养老保险加快全国统筹 中央调剂金制度明年打头阵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在中共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同志的报告明确指出,要“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这是一张时间表,也是一个重大政策信号。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表示,要“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这是党中央文件首次采用‘尽快’二字来强调并要求加速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这一改革进程。”10月26日,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民参保、全国统筹是基本养老保险改革的大方向,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这是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改革的行动纲领、行动指南,言简意赅,精准到位,没有歧义。

就此,十九大代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十九大新闻中心记者招待会上回应,要尽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明年就会迈出第一步,先实行基本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能够在不同地区之间均衡养老保险的负担。

明年实行中央调剂制度

截至去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突破了2.3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6.7%,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突破1.5亿,占总人口比重已经达到10.8%。

尹蔚民表示,养老保险在实行全国统筹之后,就运用了社会保险的大数法则,互助共济。如今,养老保险基金每年大概当期结余都有4000多亿元,累计结余是4万多亿元,可以支撑16个月的发放。

那么,如何使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保障所有老年人老有所养?落实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尽快实现全国统筹”,就显得尤为重要。

尹蔚民认为,实现全国统筹,先走第一步,就是先实行基本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能够在不同地区之间均衡养老保险的负担,消除省与省之间不平衡问题。

事实上,我国很早就做出了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制度安排,先省级统等,后全国统筹。

2010年10月28日,我国首部《社会保险法》获人大通过,2011年7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该法第一次明确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省级统筹,逐步实行全国统筹。随后,每年的重要会议和场合几乎都会提及“推进基础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等相关内容。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关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在推进各项相关改革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订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方案。”作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过渡性政策,养老金中央调剂金制度被正式提上议程。

“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天津等部分省市真正实现省级统筹的模式,其余地区多采用的是省级调剂金制度。”董登新表示,省级调剂基金仅在省内进行调剂,中央调剂制度的具体实施方式应是与省级养老金调剂制度相类似。

也就是说,按照各省当期基本养老金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划拨,将这部分资金收缴上来由中央统一建立调剂基金,然后再根据每年各地养老金的收支情况进行调剂和统筹。

专家建议统筹一步到位

作为一种风险调剂基金,养老金中央调剂金制度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担风险,同时,调剂金制度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的一部分,具有再分配的性质与作用,体现了一定的公平性和互助互济性,是实现全国统筹前的过渡性方案,而此次高层提出“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其迫切性在众多专家看来,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完全可以一步到位。

“目前来看,‘省级统筹’只是名义上的统筹,并非实质性的全省统收统支,为此,全国统筹不可复制‘省级统筹’的做法,也没有必要延长全国统筹的进度与时间,而是应该让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一步到位,即由中央政府直接统收统支,不必再经由省级政府过渡、中转,这样可以减少人为内耗与制度损耗,并能尽早发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全国范围内完全充分的余缺调剂,真正实现社保互助共济的制度精神。”董登新表示,这是十分关键的一步,新时代,一定要有新思路。

针对基本养老金全国统筹,曾经有三种方案:第一种,一步到位,也就是将县、市统筹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全部交给中央统筹,进行大收大支;第二种,先将现有的名义上的省级统筹做成真正意义上的省级统筹,然后向全国统筹过渡;第三种,在省级调剂金的基础上,再做一个更大范围的调剂金,就是中央调剂金。毫无疑问,此次基本养老金全国统筹选择了最后一种方案。

对于建立中央调剂金,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也曾表示,实现全国统筹,养老金缴费应该实现在中央层面上的大收大支;或者,地方从养老金中拿出几个点,由中央统筹,建立一个临时调剂金,统筹层次事实上并没有提高。

“事实上,如果采用调剂金模式的全国统筹,最大风险来自地方政府的制度套利,它可能会弱化甚至掏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积累。”董登新认为,在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改革进程中,完全可以借鉴“新农保”及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的果断与勇气,一步到位,在2020年前,应该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一步到位,由中央统收统支。

同时,为了平稳过渡,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配套改革”上,董登新建议同步推出4项社保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一是将男女退休年龄统一至60岁;二是将雇主缴费标准从20%降至12%,雇员费率保持8%不变;三是相应降低基本养老金给付替代率,或是放慢基本养老金发放水平的增速;四是将三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合并为“强制公积金”,作为补充养老的“准强制”计划,从而做大做强第二支柱。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