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周年股价成“仙” 波司登关口迷途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 旭 北京报道
专攻羽绒服成就了波司登(03998.HK)的事业,但也注定其困局。
10月11日,波司登香港上市一周年庆之际,波司登股票已跌破1港元,这让冀望在资本市场一展身手的波司登董事长高德康处境尴尬。
波司登原计划上市后照例发展四季服和家纺业务,但是目前相关业务在整个集团中占比微乎其微。
手握近50亿元现金的高德康,其保守不前的策略让业内人士困惑不解。
半年回购40余次
10月13日,波司登再次在香港联交所宣布,回购600万股,耗资575万港元。这是波司登一周来一连串回购中的最新一次,从10月6日-13日,波司登在一周间连续回购了5次,回购频率创资本市场企业回购的先河。
频繁的回购始于今年4月16日,此时波司登的股价在1.50港元之下,随后股票仍处于下滑难止阶段。进入9月份以来,波司登股票大部分时间,跌破1港元,晋身“仙股”,且一直无法跨过1港元的门槛。截至10月13日,波司登已回购43次,涉及3亿多股,占总股本将近4%。如此频繁的回购,波司登到底怎么了?
10月14日,波司登集团董事会秘书郭燕琳表示:“董事会领导回购也是显示领导层的信心,目前股票低迷,我们也不知道有什么好的方式。对于企业,我们现在更多的是把业绩和公司做好。”
郭燕琳也坦承:“股市大市的影响比较大,羽绒服是季节性产品,现在开始接下来到来年3月份,才是产品热销期和业绩最好时期。”
不过,行业分析人士并不这样认为。一国内服装行业分析师表示:“波司登偏重制造行业,受季节影响强,行业风险大。”
波司登7月份发布的2007-2008年度财报显示,波司登当前的每股现金净值为0.7港元,截至10月14日收盘,波司登股价为0.96港元,在低谷时,波司登创下最低价0.80港元,几乎接近净资产值。
根据其今年7月份公布的财务业绩,截至今年3月底止,波司登实现营业收入52.8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11.17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了81%,但其销售额同比下降了6.26%。
“多元化”矛盾
2007年10月11日,波司登登陆H股,此次在香港上市共发行19.88亿股,招股价为2.56-3.28港元,最终以上限定价,公开发售部分取得超额认购68倍,但成功上市的喜悦却被股价的连续低迷所冲淡。
对此,高德康曾表示,由于羽绒服的销售受季节性限制,波司登拟收购其它生产商设计的休闲服,并贴上波司登的品牌销售。他表示希望在未来3年内,使包括休闲服装及床上用品等非羽绒服业务占到公司营业额比例的10%。
但上市一年后,这方面并未有实质进展,甚至于反其道而行之。
本报记者了解到,9月初,高德康之子高晓东持有83%股权的常熟波司登有限公司,出售旗下控股子公司江苏康博制衣公司70%股权,波司登董事会放弃了优先收购权,最终被持有康博制衣30%股权的盛怡收购,代价为3.85亿元人民币。
对于为何放弃收购主打“波司登”男装的康博制衣公司控股权,郭燕琳表示:“条件还不成熟,在达到规模和效益的情况下肯定会收购过来。”但对于具体哪些条件不成熟,她表示目前还不好说。
不过,波司登与盛怡达成协议,盛怡同意按象征性代价10元价格,授予波司登优先收购选择权,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将康博制衣公司全部股权出售给波司登,但是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出价将在6.5亿-8.5亿元人民币,几乎是现在的两倍。
对于波司登的下一步发展战略,波司登执行董事、副总裁高妙琴表示:“波司登仍会以羽绒服为主,目标向四季化服装发展,第一步做到羽绒服产品延伸,第二步向四季化产品延伸,扩大休闲服的比重。”
而为改变以往保守的形象,波司登于9月21日推出了首个休闲服系列,并计划到明年3月底,开设近50家零售店。
之前波司登表示,要通过并购来补充“短板”。依据7月公开的财报,目前波司登手握46.88亿元人民币存款,如何使用这笔钱进行并购成为重要抉择。但是,郭燕琳表示,这方面的尝试也在进行,公司也在与潜在对象谈,但目前还没有实质性的项目确定下来。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