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5年脱贫6000余万人 未来精准攻坚深度贫困地区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0-21 00:10:36

摘要: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

5年脱贫6000余万人 未来精准攻坚深度贫困地区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确保到2020年使现有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决心,也是承诺。

    “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做到脱真贫、真脱贫。”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表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有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9899万; 2016年这一数据已减至4335万,年均减贫1300多万人,全国农村累计脱贫5564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量。

5年脱贫6000余万人

    贫困,是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10月17日是“国际消贫日”,也是中国的“扶贫日”,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已有7亿多人脱离贫困,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尤其是近5年来,“中国式扶贫”取得前所未有的新成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前4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564万人,今年至少减少1000万人,5年平均下来,每年减贫人数在1300万人以上,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成绩。”10月10日,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与前几轮扶贫相比,十八大以来的脱贫攻坚不仅减贫规模加大,而且改变了以往新标准实施后减贫规模逐年大幅递减的趋势,年均减贫1391万人,这是从未有过的。

    有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为10.2%,5年过去,这一数据已经下降到4.5%。同时,2013年至2016年,中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实际增长10.7%。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两项非常重要的助力贫困人口提高生活水平的扶持政策。农村低保人均月补贴水平在不断提高,新农合人均补助标准在不断提高,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也在不断加大。

    据刘永富介绍,在财政投入上,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确保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同时,省、市、县三级投入同步大幅度增长,基本上实现“三三制”,比如,中央投入800亿元,省级投入600亿元,市县投入600亿元。除此之外,加大了金融的参与力度,在金融投入上,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发展产业有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安排异地扶贫搬迁专项贷款。

    目前来看,政府的投入也是前所未有的。我国的扶贫充分体现了政府“兜底”的责任,国家在扶贫方面投入巨大,人、财、物,以及政策性扶持源源不断,十八大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642亿余元、扶贫小额信贷3650亿余元、异地扶贫搬迁资金2914亿余元。

未来精准攻坚深度贫困地区

    我国的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脱贫目标到2020年如期实现也没有问题,剩下的则是如何更加精准地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

    “我们的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剩下的就是任务更加艰巨的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任务。”刘永富表示,下一步,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继续落实好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坚中之坚,必须集中力量、以更加有效的措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模式的创新,与以往粗放式的“大水漫灌”扶贫不同,精准锁定贫困人口只是第一步,之后还要找出贫困原因,制定个性化的脱贫策略,进而因村而异、因地制宜进行“滴灌”渗透式的脱贫。

    比如,中央国家机关的定点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操作就是,中央各机关单位分别精心选派优秀干部,为定点扶贫县输送人才资源。

    有数据表明,目前在脱贫攻坚一线有172名定点扶贫挂职干部和103位驻村第一书记与基层干部群众并肩作战,5年来向定点扶贫县直接和间接投入帮扶资金、物资合计约550.33亿元,探索形成了产业扶贫、劳务扶贫、金融扶贫、科技扶贫、交通扶贫、外交扶贫、电力扶贫、卫生扶贫、水利扶贫、文化扶贫、林业扶贫等定点扶贫品牌;紧扣精准扶贫,脱贫成效明显,定点帮扶的173个贫困县中,已脱贫164万户、560万人,使定点扶贫县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

   “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是中国残联的定点扶贫县,5年来,残联投入2000万元左右的物资,包括下乡义诊、就业培训、文化下乡等各方面的活动扶持。”中国残联驻南皮县王三家村第一书记陈森斌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河北省南皮县积极探索扶贫模式,大力强化精准扶贫在扶贫攻坚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建设猪棚、蔬菜大棚、食用菌棚等产业项目,构建起贫困村“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通过几年的努力,南皮县被确认为河北省2016年第一批实现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据记者了解,中国的扶贫经验已成为全球各国探索研究的经典样本,被称为“中国式扶贫”。

    除此之外,中央目前已经专门召开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并且出台了支持文件。首先,中央要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支持重点,加大资金政策和工作投入力度。二是中央各个部门将围绕深度贫困地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加大支持力度,包括交通部门要修路,水利部门要解决饮水,相关部门要指导产业发展,做好异地搬迁等具体工作。三是省负总责解决辖区内深度贫困问题。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