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郝联峰:基钦周期扩张期 A股年内或上3700点

作者:吴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9-29 20:18:05

摘要:“到目前为止,A股市场的最高点是3391.64点,最低点是3016.53,也就是说今年的振幅是12.4%。而1990年到2016年,每个年度A股的最小振幅是26%。所以说如果今年要达到最小振幅要求的话,那么年内A股高点就必须要到三千七八百点。”9月28日,中华保险研究所总经理郝联峰表示。

郝联峰:基钦周期扩张期 A股年内或上3700点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敏 北京报道

“到目前为止,A股市场的最高点是3391.64点,最低点是3016.53,也就是说今年的振幅是12.4%。而1990年到2016年,每个年度A股的最小振幅是26%。所以说如果今年要达到最小振幅要求的话,那么年内A股高点就必须要到三千七八百点。”9月28日,中华保险研究所总经理郝联峰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此预测。此外,郝联峰还对当前宏观经济以及投资方向进行了深度剖析。

《华夏时报》:今年下半年以来,各项宏观指标持续回落,经济还会持续探底吗?民间投资继续走低,会有什么后果,应该如何应对?

郝联峰:实际上,2016年1月份到2018年的4月份是基钦周期扩张期,所以总体来说,今后的七个月经济不会有大的问题。但是2018年4月份以后,全球经济都进入基钦周期收缩期,那时候经济压力可能会比较大。

而民间投资走低的主要原因还是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走低。因为实体经济和货币供应是手心和手背,不管是产量还是销量,都是由货币来支持。现在M1、M2增长率都在往下走,所以工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长率或者一些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同比增长率都在往下滑,包含民间投资,但问题并不大,因为还有几个乐观的因素:从经济周期上来看,一是全球的宏观经济都处在基钦扩张期。二是从2015年12月份到2022年初,整个大宗商品的周期都在往上,会带动很多行业经营的好转,比如钢铁、石化、煤炭、有色等上游产业业绩,所以这几年虽然M1、M2增长率往下,整个经济看着是有往下滑的势头,但是是很缓慢的。真正的困难的时候应该是2022年,基钦周期、大宗商品周期、房地产周期同时往下走,经济也会再下一个台阶。

《华夏时报》:这轮人民币汇率升值波澜壮阔,请问是什么原因,会如何影响国内资产价格?

郝联峰:它有几个原因,一是美元指数已经进入了下跌周期。美元指数一般都是涨七八年跌七八年,它涨跌背后的主要原因还是资金流动的周期,当它涨的时候,很多钱不断地兑成美元,当它跌的时候,也有很多的钱不断地在卖出美元。二是中美贸易顺差一直比较大,这就导致人民币很难对美元持续贬值。顺差是什么?就是你拿着辛辛苦苦生产服装、鞋帽、电子、机械等等真金白银的产品跟人家换一张借条。美元的本质就是借条,对于中国来说,并非持有的借条越多越好。对美国政府来说,更并非打的借条越多越好,如果人民币持续贬值,美国产品失去了竞争力,影响到其实体经济和产业基础。所以,中美双方都不愿看到人民币持续贬值,人民币对美元没有持续贬值的基础。

《华夏时报》:比特币和黄金这两个比较特殊的投资品,您有什么看法?现在还能投资吗?

郝联峰:比特币实际上是一个符号,并没有价值,它的信用属于一种网络上的规则和契约,大家相信它的契约规则,它才能买东西。它最大的风险就是政策风险,它不具备国家信用,如果说各国政府不让它买东西,把它的规则打破,那么它就是一张废纸。

当然,如果政府不干预比特币,我觉得它价格还是会上涨,因为它挖矿产生的成本在不断提高,它的机制和规则设计就是让你挖矿越来越难,这样每个单位的比特币成本越来越高,它价格就会上涨。

另外,黄金的长期收益率特别低,1800年18.99美元/盎司,到现在大约是1300美元/盎司,也就是说黄金从18.99美元年涨到1300美元,花了217年,平均每年仅上涨1.97%。

而过去200年全球年均通胀率大概3.7%,名义GDP平均每年涨6.53%,整个社会财富增长都跟着名义GDP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国名义GDP上涨11.1%,所以黄金不仅跑不赢经济和社会财富的增长,也大幅跑输通胀,所以黄金没有长期投资价值。

《华夏时报》:当前美国股市持续走高,欧洲经济也有回暖迹象,这些外界因素对A股市场会带来哪些变数?另外一带一路的推行也让整个亚洲甚至世界贸易格局发生了不少改变,就这些内容,有没有什么观点可以跟投资者分享呢?

郝联峰:全球经济总体上是一体化的,相互之间是正相关,股市也一样。股市最根本的决定因素,就是经济周期是处在扩张期还是收缩期。其次是资金,最后才是技术面、政策面。现在全球经济都处于基钦周期扩张期,所以A股四季度会往上突破。

关于“一带一路”战略,我认为其意义影响深远。因为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贡献经济增长的最大因素就是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其次才是资本的投入,然后是人力资本的投入和技术的创新,最后是制度创新。

而要达到促进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就要充分融入到国际经济贸易的大环境中,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促进外向型经济、开放型经济发展。“一带一路”正是通过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促进中国经济全面对外开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我认为在这一大趋势下,中国可能在未来十几年赶超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华夏时报》:近期楼市政策进一步趋严,这说明房价还要涨还是高位锁住流动性?

郝联峰:实际上,看一个国家房地产市场是不是有大的泡沫,不是看房价收入比或者租赁收益率,也不是看鬼城或者供大于求。因为房价长期还是跟着名义GDP走,1978年到2016年中国的名义GDP平均每年上涨15.02%,也就意味着4年多,名义GDP就翻番,工资、存款、社会财富等增长都是跟着名义GDP走的,名义GDP增长快,工资、存款、社会财富增长也快,房价自然也会水涨船高。国家有意识地调控房价,让它涨得慢一点,我觉得是合理的,这对整个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对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都是有帮助的。

中国房地产总体上泡沫不大,目前中国房地产总市值比GDP是330%左右,全球长期平均水平是260%,中国330%基本是合理的,没有大的泡沫,因为如果名义GDP每年增长8%,房价三年不涨这个比值就下降到260%了。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