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如何布局“健康老龄化”?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长期照护制度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9-19 11:28:42

摘要:一个人,寿命只有50岁的情况下,48岁时牙齿有问题看不看无所谓,疼了吃两年止疼片也就够了。但是,现在的人均寿命大幅提高,指着止疼片撑到80岁、90岁甚至更高年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在众多专家眼里,老人不应陷入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主的“疾病医学模式”,而应追求健康的老龄化。

如何布局“健康老龄化”?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长期照护制度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一个人,寿命只有50岁的情况下,48岁时牙齿有问题看不看无所谓,疼了吃两年止疼片也就够了。但是,现在的人均寿命大幅提高,指着止疼片撑到80岁、90岁甚至更高年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在众多专家眼里,老人不应陷入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主的“疾病医学模式”,而应追求健康的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并不是指没有疾病,而是对大多数老年人来说,维持功能发挥最为重要,也就是说,老年人既要长寿又要健康,还要‘老有所为’。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因病住过医院,现在还是原装的。”9月15日,95岁的人口学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邬沧萍在由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首届健康老龄化高峰论坛会上的发言,引起了听众的笑声和掌声。老人40多分钟的主体演讲,从始至终铿锵有力。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全社会对养老健康需求正在呈现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2.5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7.8%。未来,要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健康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

老年人不应陷入“疾病医学模式”

不管以何种心态进行养老,都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我国不是老人多了,而是已经进入了老年社会。

“老龄社会的到来,首先意味着年轻社会已经终结,短寿时代已经终结。”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党俊武表示,现在的人均寿命大幅提高,50岁牙齿就坏掉的人,不能靠指着止疼片撑到80岁、90岁。人们应该倒过来安排生活,也就是站在未来看今天干什么的问题,“健康老龄化”战略就是这个意思。

党俊武表示,树立老龄社会新健康产业观,这也是健康养老分会下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就此,第十一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原主任、原卫生部部长高强同样指出,人口老龄化是人类文明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幸福中的烦恼,是任何国家都无法避免的一个自然现象。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均寿命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在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人口结构的变化。

高强认为,应对老龄化不能离开中国的国情,也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模式。政府要对基本养老与基本医疗给予保障;在高端养老与医疗领域,一定要适应市场需求。若全面推行高端养老设施,会脱离中国的国情,会难以为继。他建议,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积极完善弹性退休政策,并及时调整相关法律政策。

呼吁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

“健康老龄化”并不是指没有疾病,而是尽可能地优化社会参与和社会保障的过程。

“这里面涉及一个‘长期照护’的环节。2016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对策举行了第32次集体学习,习近平主席说要支持落实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相关保险和福利及相衔接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唐钧表示,要根据个人优先选择,保持老年人最高可能的生活质量,并享有最大可能的独立、自主、参与、个人充实和人类尊严。

2016年,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对策,习近平曾表示,要建立老年人状况统计调查和发布制度、相关保险和福利及救助相衔接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老年人监护制度、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制定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政策、扶助老年人慈善支持政策、为老服务人才激励政策,促进各种政策制度衔接,增强政策合力。

唐钧建议,应尽快探索建立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体制机制,一是把资金补偿手段和服务保障手段融为一体、统筹考虑;二是建立以社会保险为主,商业保险、政府补贴、社会救助、公益慈善为辅的资金筹集模式;三是应积极倡导“中档设施、小型适用,专业水准、优质服务,融入社区、惠至居家”的服务;四是加强人社部、民政部、卫计委和财政部等部门的协调配合。

老年人健康状态普遍脆弱,慢性病发病率高,社会医疗成本增加。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老年人出现了营养、健康照护、康复等各方面问题,老年人健康服务模式也应从医院治疗模式向健康维护模式和医养结合模式转变。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