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谢永林:转型大零售非一日之功 金融科技将成最大推手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8-25 19:59:06
华夏时报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经济新常态让国内银行业告别了过去双位数利润增长,股份制银行转型大零售成为一种趋势。
8月18日,中国平安对外发布了2017年中期业绩报告,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40.73亿元,同比下跌1.27%;营业利润164.68亿元,同比增速1.93%,上半年净利润125.54亿元,同比增长2.13%。
值得关注的是,原平安证券董事长谢永林去年走马上任平安银行董事长之位后,其零售业务的增速大大超过了外界的预期。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利润总额占比达到64%,去年同期仅为29%。即使银行业零售标杆——招商银行上半年的零售业务税前利润占比为57%。
外界关注的是,平安银行零售业务何以逆袭的如此之快。
谢永林接受《华夏时报》专访时表示, 转型大零售体现了平安集团对平安银行业务的战略定位,现阶段我们依然秉持零售和对公业务平衡发展。“因为零售业务的快速发展,使得负债依赖对公业务的资产支撑,但是随着银行业务加速使用金融科技降低成本之后,现在的依赖度会大大减少。”
转型零售非一日之功
用做投行的模式来对平安银行零售业务进行推进,是时隔三年回归平安银行的谢永林提出的“新打法”。他在受访时表示,转型大零售非一日之功,但对于股份制银行而言,这又是大势所趋。然而在一年之内,能够将零售业务利润占比提升30多个百分点,已经相当难得。
本报记者发现,平安银行的中报中,截至6月末,其零售营收占比为40%,同比增加11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占比为64%,同比增加35个百分点。
“我们消化了对公业务的一些资产包袱,所以零售业务占比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当前这个占比还不是常态,但零售业务收入和利润占主导地位就是平安银行零售转型的方向。”谢永林受访时称。
而谢永林在提升零售业务采取的战术中提到,平安银行在资产端推的主力是无抵押信用贷款产品“新一贷”,经过迭代优化,目前“新一贷”不良率一直控制在0.41%左右,汽车消费贷款的不良率0.56%。此外,综合开拓也是平安银行的零售转型策略中发力点之一。
“平安银行5月信用卡发卡79万张,深化综合开拓后,6月、7月发卡分别达120万张、130万张。新一贷1-5月通过综拓渠道的投放占比不到30%,7月已提高到40%,估计年底会提高到50%-60%。”谢永林透露。
在公司金融业务端,谢永林也指出, 平安银行的公司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思路。表现在银行的资产端减少,但是对实体经济融资大幅度上升。
“以后大家看平安银行的报表,可能要用不同的视角,因为我们在集团旗下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跟一般的银行不太一样。有集团的一系列子公司,包括信托、证券、资管。未来平安银行对公业务将布局医疗健康、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尤其是医疗健康,包括教育、旅游等弱经济周期,既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同平安集团的应用场景高度关联的产业。”谢永林透露。
金融科技之功
当科技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业改革的动力之一,平安银行在应用金融科技层面已经走在前面。
“打造智能化零售银行,这背后都需要科技投入的支撑,要有数据和账户两个关键能力,用科技高度整合平安集团资源和客户。”
谢永林介绍,上半年平安银行压减了所有费用,唯独科技投入同比增长20%,资源投放给了零售和对公业务。
在零售业务端,平安银行从人员配置到账户整合连番出牌,先是在零售业务端配置专属IT人员,目前已超过1800人,继而打出SAT+智能主账户牌,打破了传统银行计量增长的方式。
今年8月,平安银行提出线上流量入口三合一。“将橙子银行、口袋银行及信用卡三个移动终端整合为新口袋APP,形成统一的流量入口,提供证券、理财等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谢永林谈透露。
记者了解到,平安银行新口袋银行用户数较年初增加50%,约为3164万,月活水平跃居股份制银行第二;在零售AUM(管理客户资产)中,增量业务中的三分之一来自综拓渠道;无抵押信用贷款“新一贷”产品,来自综拓渠道的业务占比也达到28.4%。
“未来,我们要把集团1.5亿的金融客户和4亿的互联网客户也转到银行业务端,平安整个集团拥有如此丰富的资源和客户,银行业务大零售转型是势在必行,而要承接如此庞大的客户资源,必须要有科技的支撑。”谢永林表示。
编辑:金微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