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格曼:避免最糟糕的情况
保罗·克鲁格曼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现在看来,我们不会再经历第二次大萧条了。是什么拯救了我们?从根本上说,答案是“大政府”。
但需要说明一点:目前的经济形势依然糟糕,其严重程度实际上超过不久前几乎所有人的想像。美国自经济出现衰退至今已丧失了670万个工作岗位。如果再算上不断增加的适龄工作人口的就业需求,美国的工作缺口可能将在900万左右。
而且,就业市场还没有出现好转——7月份失业率虽然微幅下滑,但这可能是一次统计偶然。我们的经济还没有达到真正改善的地步,但现在我们庆祝的,只是恶化的趋势出现了减缓的迹象。
虽然如此,最近公布的一系列报告显示,美国的经济已经从深渊的边缘退后了几步。
而就在几个月前,经济滑落深渊的可能性似乎还是很大的。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在某些方面和上世纪30年代初的银行业危机一样严重。并且,一些关键的经济指标——如世界贸易、全球工业产量甚至包括股票价格——在一段时间内也出现了大幅下滑,速度比起1929年和1930年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上世纪30年代的下滑趋势一直延续了很久,而这次,经历了一年的惨跌似乎即将结束。
那么,是什么让我们避免了大萧条的全面重演?几乎可以肯定的答案是,政府这次发挥了极为不同的作用。
政府在这次危机中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可能不是它做了什么,而是它没有做什么:与私营部门不同,联邦政府并没有因收入下降而削减开支(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另当别论)。政府的税收收入一路下滑,社会保障支出却在不断增加;美国政府的医疗保险制度依然为在医院看病的费用买单;政府还照常给联邦雇员(从法官到公园的管理者再到士兵)发工资。
所有这些都在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对其提供了支持,而在上世纪30年代,政府的支出占GDP的比例比现在少得多。当然,这些也意味着预算赤字,但赤字这个正常时期的坏东西在目前实际上是好事。
除了发挥“自动的”稳定作用外,政府还采取措施对金融业进行救助。你可以指责说(我也会这样做),政府对金融机构的救助本来可以且应该做得更好,纳税人付出得太多,得到的却太少。但是,在对政府的救助方式感到不满意甚至愤怒的同时,你可能会承认,如果没有这些救助措施,情况会变得更加糟糕。
关键在于,不同于上世纪30年代,政府这次在大部分银行体系濒临崩溃的时候,没有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这是我们成功避免第二次大萧条的另一个原因。
最后一个原因是政府为提振经济主动采取了措施,这个原因可能是最不重要的,但绝不是微不足道的。从一开始,我就认为《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又称奥巴马经济刺激计划)的规模太小,但有合理的估计数字显示,大约100万以上的美国人在该计划的帮助下找到了工作,并且,这一数字还会与日俱增;这份经济刺激计划在帮助美国经济结束自由落体式的下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政府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稳定作用。罗纳德·里根错了——有些时候,私人部门是问题所在,政府才是解决之道。
现在的政府是由一群不恨政府的人组成,你难道不因此而高兴吗?
我们不知道麦凯恩和佩林搭档的政府会出台哪些经济政策。但我们知道共和党一直反对的是什么——可以归结为要求政府停止为避免经济步入萧条的努力。
我说的不光是他们对经济刺激计划的反对。共和党领导人还想取消有自动稳定作用的措施。今年3月,众议院少数党领袖约翰·博纳称,由于美国的民众正处于困难时期,“现在是时候让政府勒紧腰带,让美国人民知道我们也‘体会’到了。”所幸,他的建议未被采纳。
我对美国的经济依然感到担忧。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失业率恐怕仍有很大可能维持在高水平。但是,我们看起来已经避免了最糟糕的情况:衰退似乎不再可能演变成一场灾难。
而“大政府”,在一群清楚它的优点的人的执掌下,正是我们得以避免最糟糕情况的原因所在。
兰晓萌编译自《纽约时报》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