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最强的软实力,专家呼吁完善诚信长效机制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信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已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诚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历史的重要文明。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信用经济,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是更高层级,是公众向往公平公正的一种制度,因此要将信用这一内涵贯彻到我们的体制之中、工作之中,以及每个人的行为之中。”7月8日,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在“2017中国竞信论坛”上建议,从抓好关键方面建设、做好信用制度建设、完善法规体系建设三方面来推进我国信用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需要围绕国家重点领域进行建设,主要为重要资源配置领域、金融领域、国家与国防安全领域,及电子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创新创业的不断深入,中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因此,引导企业深刻认识领悟新形势下信用对于企业自身以及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就此,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副总裁李润亮表示,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政府是推动城市建设的核心,2015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就曾共同开展城市信用的监测和评价工作。谈及经验,他表示,政府关注是城市信用建设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曝光城市的信用问题,可以倒逼政府强化对市场参与者的约束,加大企业违法失信成本,鼓励探索以信用为核心的体系。
现代的企业竞争不但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更是信用的竞争。诚信不仅是道德规范,更是市场的规则。诚信不但是企业立业之本,也是企业发展的加速器。诚信在一个企业中是全方面的,从企业精神到服务水平,处处都能体现出一个企业的诚信态度。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信用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标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信用则为国家最强的软实力,也是一个有效的竞争力,大国要有大国思维,新常态下,我们更需要将加强大国信用的思想理念体上日程,以国际事业,发挥中国信念在全球治理中,成为撬动有力杠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主任任旺兵称。
会上,众多专家表示,信用是生产法则,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的生存安全立命之本,带来的不仅仅是利益,同样代表企业的精神、文化品牌形象,总之企业的诚信不光是有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关乎社会经济的发展,关乎人民群众的利益,事关重大。由企业竞争机制转变为竞信机制,同样是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商业各方面从体制机制、法律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建立信用建设的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