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深圳的行政改革能否持久?

作者:商灏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8-07 18:58:37

摘要:深圳的行政改革能否持久?

 

本报评论员 商 灏

   深圳正在进行的所谓广范围、大力度的政府机构改革,被认为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改革,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机构改革,是一次了不起的变革。 深圳正准备将政府机构设置精简1/3,并计划在两个月内完成。改革者声称陈旧的身心疲惫的机构设置将被打破,其中两项变革一是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二是分设制定政策部门和执行部门,“一旦成功有可能在珠三角推广。”
    但衡量政府机构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是裁减了多少个部门,裁掉了多少个公务员吗?显然不是。如果行政效率和水平并没有明显提高,行政成本并没有大幅降低,如果政府的行为依然没有让广大民众心情舒畅,这样的改革恐怕并不值得人民满怀期待。
    毫无疑问,政府机构转变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增强服务功能,削弱利益功能。但是精简了部门,却未必等于削弱了利益,将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部门分开,制定政策的“委”与执行政策的“局”分设,未必一定能有效避免寻租现象。只简单地考虑怎么给政府事务做减法,却不在人员编制与行政成本上做减法;只简单地考虑如何由大政府变成小政府,简单地为政府瘦身,这样的改革能否进行下去,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不能不让人心存疑惑。
    深圳6年前的那次改革,那次以“行政三分制”为特征的深圳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水为什么会以失败而告终?这次一定能成功吗?靠什么才能不败?
    回顾历史,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政府机构的改革,已进行过不止一次两次了,最终我们却并没有看到有多么明显的成效,而一切旧有的弊端甚至依然继续。
    我们恐怕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关于政府的机构改革,以往很多讨论或者政策建议为什么并没有在现实中发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设想或者计划过于理想化,没有现实操作性。任何改革设想容易,要实行就非常困难。政府的任何既得利益部门,会用各种方法来抵制改革。无论是基层还是高层官僚机构都可以成为阻力。任何激进改革之所以推行困难,更多的不是因为机构设置的合理性,而是人们对自己利益的本能的保护。所有的改革最终都要涉及到人,是对人的改革,而人必然会抵制对自己不利的改革,这最自然不过了。
    此外,人们有理由担心深圳的本次改革结果是否会影响行政效率。政府机构数量的减少,集权的增加,政府管理各种事务的效率是否反而会受到影响?
    的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之难,人所共知。历次改革,都导致众多政府机构调整、撤并,人事安排,都跳不出机构和人员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可见阻力之大。但深圳命里注定它必将因经济改革的先行而率先触及敏感的上层建筑改革。而选择改革路径的困惑,如何突破障碍的思索,始终考验着改革者的智慧、决心和毅力。
    深圳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到底能改变什么?是单纯减量式的改革吗?尽管从机构和人员数量上看,这种方式能够在短期内实现大幅削减,但若机构职能划分、办事流程、管理事项等事权内容不变,可能用不了多久,为了履行原有的管理职能,实现基本的管理效果,将难以避免人员再次膨胀、机构再次增加的结局。而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机构改革必然失败已被历史多次证明。
    不过,困难仍在,解决的路径却已明确。深圳的改革因为有了中央大部制改革思路的有力支持,外部条件顺风顺水。来自中央坚定不移的支持,让问题有了较好的解决契机。有了中央的示范和要求,大势所趋之下,深圳的机构改革必然获得更多现实且可能的突破口。
    如果改革的思路是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与服务效果,自然不应只看单纯意义上的人数减多少、机构减多少,而应努力找到政府应当做的事情。人们现在质疑深圳“精政不精兵”,但深圳的解释是政府此次“不减员”,是因为部门管理人员没有超过地方政府的编制数量,并认为政府规模和政府管理能力相适应,承担多大的公共事务管理,就要有多大的行政能力,这在某种程度上要由规模来保障;人们还批评深圳的本次政府机构改革设置混乱,决策职能被弱化,各政府机构组成大小不均,缺少美感,增添心理失衡,不利于形成推动工作的合力;人们甚至批评深圳机构改革未现“行政权三分”,“决策与执行”分离,而监督部门未单独设置。不过人们发现深圳自己对此也颇感无奈。
    深圳政改的目标是实现服务型的政府,政府学会放权,让市场能够完成的真正由市场来完成,政府做好自己应该做的职能。从改革初期的“观念之争”到如今的“利益之争”,改革的空间越来越小,力主改革者往往会触及政治上的风险,改革进入深水区就会产生深层次的矛盾,使得改革者举步维艰,甚至付出巨大牺牲。而改革动力之不足,应非深圳所独有。如果我们苛责于深圳改革不力,似乎并不公平。也许合乎理性合乎逻辑的思考是,深圳更进一步的改革能否持久?
    人们注意到王荣市长履新一个月来,曾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改革的步子不能停”等,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向境外媒体介绍此次深圳改革时表示,深圳此轮改革,将在中国地方区域行政体制改革上具有标志性意义。但这两位肩负非凡使命的地方大员将如何践行自己的诺言,也许只有时间才会给出答案。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