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债市深度调整:去杠杆国债地方债中招

作者:金微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5-12 18:15:38

摘要: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覃汉称,从国债的招标结果表明债券市场看跌情绪犹存。由于现金拮据,且预计在去杠杆的背景下债券市场将进一步走低,机构不愿意参与竞标。

债市深度调整:去杠杆国债地方债中招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金微 北京报道

“买债容易借钱难,债券无力资金残。”

债市的深度调整仍在继续,并开始冲击到国债。

5月11日,财政部招标续发行五年期固息国债,收益率创下2014年以来的新高,一年期农发债收益率逼近4%。市场对债市情绪仍不乐观。

自四月末开始,中国债市又迎来一波收益率上行。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的公告,五年期国债加权中标收益率 3.66%,远高于市场预期值3.60%和二级市场中同期限国债的收益率3.59%,甚至高于十年期收益率3.63%,创下3年以来新高。5月10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上行触及3.70%关口。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覃汉称,从国债的招标结果表明债券市场看跌情绪犹存。由于现金拮据,且预计在去杠杆的背景下债券市场将进一步走低,机构不愿意参与竞标。

调整波及地方债

随着二级市场持续调整、一级市场更是“压力山大”。今年前四月,规模更大、涉及面更广的债券推迟或取消发行潮“卷土重来”,前4月,共有2600多亿债券推迟或取消发行,截止5月10日,搁浅债券已逼近三千亿。

目前,二级市场继续萎靡。5月第一周,银行间和交易所信用债合计成交 2763.64 亿元,总成交量相比前期有所下降。

不仅是企业债,地方债发行也受到影响。

截至5月9日,全国地方政府债券已完成约8668亿元,仅有河北、黑龙江、重庆、青海四省市发行了新增债券,额度总计583亿元,占比约为7%。置换债券额度达到约8085亿元,占目前地方债发行规模比重93%。

2017年新增地方债额度为1.63万亿,包括8300亿元一般债券和8000亿元专项债券。若按2017年全年预计总共发行5万亿规模地方债来算,当前8668亿元额度占比仅为17%左右,进度非常缓慢。

天风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孙彬彬分析认为,今年地方债整体发行成本偏高,地方政府发行意愿有推延方债发行规模明显偏低,从发行利率来看,2017年公开发行地方债的平均发行利率为3.40%,比去年上涨了52BP;定向置换发行地方债的平均发行利率为3.64%,比去年上涨了55BP。

目前,在债市“去杠杆”的背景下,资金成本上升、政策收紧,债券市场的供需不平衡加剧,市场分化更为明显。据路透社调查显示,在持续的监管压力下,债市在熊市泥沼中越陷越深,国债收益率节节走高,目前市场情绪仍看不到改善迹象。

孙彬彬认为,去年以来债券市场的大幅调整导致机构投资意愿不高,新债的认购倍数持续下滑。尤其是2017年以来,创下近年来新低。

恒丰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负责人蔡洁表示,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显现,将对债市基本面形成利好。若强监管、去杠杆的力度仍不断加大,则债市还将保持目前的高压调整局面,债市调整深度已超2013年“钱荒”时期。

实体企业融资成本抬升

在债市严寒,无论是新发公司债、城投债等,一二级市场几乎全线上涨,这直接抬升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至于原因,无非是目前监管政策进一步收紧,而去杠杆的持续推进,债市供需关系明显恶化。

近期,银监会政策不断,大致总共出台了9部文件,其中,46号文提出“三套利”,主要对要求银行自查理财资金委外规模等;53号文提出“四不当”,要求银行着重检查同业业务、理财业务、信托业务;7号文提出弥补监管短板,要求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理财业务的监管。

“53号文件、7号文件同样会影响委外规模、利空委外业务。”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不断抬升了债券市场的资金成本,以及收紧货币市场流动性,使得债市杠杆处在不断的去化过程中,而委外将成为债市最后的一个强支撑力量。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所谓银行委外,是银行和管理人签订协议,约定委托金额、期限、收益率目标等具体要求,管理人对这笔资金进行封闭式隔离管理。据证券时报称,券商资管管理的银行委外规模超过千亿的不是少数,有业内人士甚至估计全市场委外资金可能高达4万亿,不过这一数据未得到验证。

在银监会严监管政策下,地方银监局进驻银行督促银行自查,这直接导致委外业务出现大幅萎缩,部分银行开始大量赎回委外资金。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上海银监局日前陆续进驻辖区内各家银行,重点稽查同业和理财业务。不仅如此,监管下派的审计机构已经陆续进驻各商业银行,重点检查表外理财资金的使用情况。

在如此严厉的监管下,一部分违规的银行委外业务已经退出,券商资管与公募基金将面临长期压力。除此之外,金融机构之间的博弈也更加剧烈,甚至出现了公募基金要求银行“先续资金后兑付”的行为。

邓海清认为,未来央行进一步维持高度紧张的货币市场流动性,那么债市的抛盘程度可能会加大。另一方面,随着银监会持续推进的自查和现场检查,将会使得之前巨量委外规模出现大幅下滑,委外的大幅萎缩会直接影响债市的需求,未来债市出现一致抛售的可能性大幅增加,如果未来严监管政策进一步走强,那么“踩踏式债灾”可能性不应忽视。

目前,债市引发的金融环境恶化,已实际影响到了民营企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发行利率在7.5%以上的,除“17 贵州物流园项目债”和“17兰花 CP002”发行人为国企之外,其余 20 支高息债发行人均为民营企业。这使得当前一级市场的发债主体以中高评级的国企为主, 民营企业流动性压力较大、融资渠道也相对有限,不得不背负更高的融资成本。

著名财经评论员钮文新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的目的是为了实体经济服务,现在股市债市颤颤巍巍,企业融资成本大幅上涨,而货币市场利率高企,大量银行存款、资本市场资金流向货币基金套利。

“现在监管是出牌顺序严重错误。”钮文新说,对去杠杆而言首先应当通过抑制货币投机,关闭货币投机通道而促使更多的金融资源进入资本市场;然后是股市上升而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加大对传统产业兼并重组的支撑力度,在此过程中通过股权融资降低企业杠杆率,同时地方政府加快优质资产货币化,降低地方政府负债率;企业杠杆率降低,地方政府负债率降低,一大部分金融风险则获得释解,这是再逐渐消除金融杠杠,顺理成章。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