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未来 博鳌亚洲论坛 2017 年年会,你关心的主题都在这里!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3-22 18:05:38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仕省 博鳌报道
备受瞩目的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将于3月23日至26日在海南博鳌举行,此次年会主题为“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会期4天。
据悉,本次年会拟分为全球化、增长、改革、新经济四大板块。届时,年会将拟邀请6-7位国家领导人(包括东道国领导人)和80多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和负责经济事务的部长参会。
本报记者将此次会议的重点主题梳理如下:
金融科技:科技,还是金融?
以 P2P、众筹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告别野蛮生长,进入强监管时代。在此背景下, FinTech(金融科技)概念的兴起意味着什么?是互联网金融 2.0,还是简单的概 念转换?
科技,能够解决传统金融的哪些痛点?FinTech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FinTech 能否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科技的力量能使金 融的平民化成为现实吗?
亚洲金融风暴:20 年后的再思考
2014 年下半年起,受美联储退出量宽和加息预期影响,包括泰国、马来西亚、印 尼在内的新兴市场面临资本外流、货币贬值等冲击,甚至有人预言,亚洲金融风 暴将再次重演。然而,危机并没有重演。
这 20 年间,亚洲从那次风暴中汲取了哪些教训,才得以躲过此劫?
还有哪些教训应该但没有汲取?
工匠精神:把制造做到极致
瑞士、德国、日本制造业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号称“世界工厂” 的中国不是没有,但严重缺失。
究其根本,反映了心态、制度、文化和经济的哪 些问题?
-德式、日式“工匠精神”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职业教育:工匠是怎样养成的?
工匠精神的中国传统与现实挑战
创新者的 DNA
创新者有哪些不同寻常的 DNA?
硅谷这样的创新中心何以长盛不衰?
煅造“创新之国”,需要什么样的制度和文化支撑?
资本寒冬来了吗?
2015 年下半年起,资本驱动、经历数年井喷式发展的互联网+遭遇所谓资 本寒冬。在全球流动性充裕甚至泛滥的大背景下,“资本寒冬”又是从何谈起?寒冬真的存在,还是市场自净和资本回归理性?对互联网行业的基本趋势和基本 面会有影响吗?O2O 怎么了?能够真正穿越资本寒冬和经济低谷期的细分领域有哪些?什么样的公司、创始人和团队。
资产证券化的是与非
继 1998 年国企改革首度推出,作为降低企业成本的重要举措,债转股再一次进入 决策者的视野。与之相伴,将信贷资产证券化以盘活银行存量资产、分散银行风 险,也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之路应该怎么走?从 2008 年次贷危机中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
第四次工业革命
前三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均始于某项重大科技创新或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775 年瓦特改造蒸汽机,第二次始于 19 世纪末电气化革命,第三次始于上世纪50 年代计算机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技术或创新是什么?
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是否存在共识?德国工业 4.0、美国“工业互联网”、 “中国制造 2025”,在出发点、目的、实现途径上有哪些不同?第四次工业革命能否为后发国家提供弯道超车的机会?对传统制造业的主要挑战 是什么?
汽车召回:让制度说话
作为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汽车市场,中国的汽车召回在制度和执行上还有哪些不足 之处?消费者对汽车召回有哪些认识上的误区?被召回就是质量差吗?
大宗商品见底了吗?有观点认为,在经过长达 3 年的“探底”之后,大宗商品价格已跌至底部。相对 于其他资产,大宗商品市场可谓“洼地”所在。全球实体经济虽缺乏亮点,但日本、欧洲等实行负利率政策,资金涌入大宗商品市场,将助推大宗商品价格反弹。供需基本面?美联储加息的影响?资源国经济的多元化和结构性改革?
资本流动:管,还是不管?
在全球经济前景不明、信心脆弱、流动性充裕甚至泛滥的大背景下,跨境资本的 大进大出似已成为常态,并成为新兴市场金融和经济动荡的重要诱因。如何有效 应对跨境资本流动,成为决策者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在资本流动的冲击面前,相比于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为何更显脆弱?新兴经济体需要苦练哪些内功?全球、多边和双边协调能够发挥什么作用?有哪些成功案例?资本管制与托宾税?反思三元悖论:汇率、资本流动与独立货币政策的取舍。
直播经济
2016 年被称为直播经济元年,无论是用户数量的迅猛增长、资本的争相涌入,还 是各大直播平台相继入场,都预示着直播经济的到来。直播经济何以“火”了起 来?
-市场潜力和盈利模式
-面对监管趋严、内容同质化、资本虚火等,直播平台未来的该怎么走?
大金融 大监管
-分业监管模式在实践中存在哪些问题?
-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对原有金融监管框架进行了哪些改革?
-英国超级央行、美国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和澳大利亚双峰模式各有哪些特点?
-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新思路
数字货币与区块链
德意志银行 CEO John Cryan 认为,十年之内,纸币和硬币组成的现金支付系统将 退出历史舞台。由于移动支付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无现金”生活。纸币 的电子化,为数字货币的推出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于区块链技术、分布式的数 字货币是否代表了货币的未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首份数字货币报告中指出,“区块链有改变金融的潜力”。 在可预见的未来,区块链技术将如何改变我们的金融?
多边贸易体制和 FTA 的未来
G20 杭州峰会上,领导人再次承诺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进 多哈剩余议题谈判,开启新议题讨论。世贸组织成员应如何落实领导人共识,增 强多边贸易体制包容性,加强区域贸易协定透明度?
-世贸成员应如何在已有成果基础上,寻找解决多哈回合剩余议题的出路?新议题 讨论应该如何体现发展要素?世贸组织第十一届部长级会议(MC11)能够在哪些 议题上取得进展?
-有观点认为,TPP、TTIP 代表区域 FTA 的最高水准和最新趋势。但 TPP 签字容易 生效难,受国内政治干扰,成员国国内程序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TTIP 也面临欧 盟成员国内部意见不一、民众抵触情绪强烈等现实困难。TPP 和 TTIP 有哪些“曲 高和寡”和难以落地之处?
-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现实的角度,RCEP 是否更适合于亚洲?RCEP 谈判的难点在哪里?
-中澳、中韩自贸协定等最新签署和生效的双边 FTA,代表了双边自贸协定的哪些新趋势?从实际效果看,有哪些值得肯定的成效?还有哪些可以继续扩大和改进的空间?
-在世界经济下行压力不减、贸易失速、全球化屡遭质疑的背景下,双边、诸边 FTA
能否、如何成为重振贸易、再启全球化的抓手?政治家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一带一路”政商对话
-俄罗斯远东发展基金 CEO Alexey CHEKUNKOV
-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 CEO Kirill DMITRIEV
-中国电建董事长晏志勇
财政政策的空间
-金融危机以来,货币政策担当了拯救经济、刺激增长的主力,承受了不可承受之 重。从购债、购资产到负利率,力度越来越大,却越发显露出力不从心的疲态。 G20 杭州峰会认为,仅靠货币政策不能实现平衡增长,财政政策同等重要。
-在结构性改革短期难以见效、货币政策“透支”的当下,财政发力能否为经济增 长注入动力?
-什么样的税收和支出政策最为有效?
-主要经济体具备怎样的财政空间?
隐形冠军是怎样炼成的?
Hermann Simon 认为,德国经济的真正基石不是那些声名显赫的大企业,而是在细分市场默默耕耘并成为全球行业领袖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在细分市场中的地位无可撼动,有的甚至占据了全球 95%的市场份额;其技术创新遥遥领先于同行,人均拥有专利数甚至远远超过世界 500 强公司,Simon 称之为“隐形冠军”。
“隐形冠军”对制造业和一国经济具有怎样的意义?成就隐形冠军的关键是什么?
数据的价值
-数据的价值和应用前景勿庸置疑。马云说过,阿里巴巴不是零售,是数据公司,为了数据才做电商、做物流、卖东西。但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往往是空有海量数据而无实际使用价值,遑论帮助管理者进行业务决策。
-对企业而言,数据的真正价值在哪里?
-有哪些典型的应用场景和成功的商业案例,可以帮助企业家认识、接受数据的价值?
新土改:探索与思考
现行土地制度暴露出哪些弊端?
“农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三块地改革试点,有哪些可以推广的经验?
-土地制度改革应遵循什么原则和路径?政府和市场各应起什么作用?
2016:虚拟现实元年
-2016 年被称为虚拟现实(VR)元年。发生了哪些事情,使得这一年不同寻常?
-技术成熟度、用户体验和内容
-哪些领域最早实现商业应用?
怎样去杠杆?
-IMF 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对新兴市场近 20 万亿美元的公司债务表示担忧。其中又以中国企业债务居多且增速过快。
-高杠杆一定会导致债务危机吗?什么样的杠杆水平值得警惕?
-日本、欧盟、美国和中国的杠杆率有着怎样本质的不同?各蕴藏着什么样的风险?
-加杠杆容易,“去杠杆”则艰难痛苦,也是全球性难题,不少国家都曾经历漫长 的去杠杆过程。去杠杆有哪些创新思路和可行方案?
世界经济 2017:对话博鳌亚洲论坛理事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就亚洲和全球经济前景、风险、政策应对,与年会代表进 行面对面交流
英国脱欧:全球化会逆转吗?
-有观点认为,不能只从经济角度看待英国脱欧,还要从政治和历史的角度加以分 析。欧盟为全球一体化的标杆,英国脱欧则可能成为一体化的逆转。
-英国脱欧代表了怎样的一种情绪?
-欧盟“向何处去”?
-对亚洲经济一体化有哪些警示?
紧缩与增长:两难,两全?
-对任何经济体来说,财政纪律都是经济长期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希腊债务危机 则从反面说明了财政纪律的重要性。IMF 对危机国家提供的政策建议,也将财政 纪律放在首位。
-但过犹不及,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部分经济体陷于停滞甚至衰退的背景下,决 策者如患上“赤字和债务恐惧症”,一味强调财政纪律、单纯实施紧缩政策,无 视短期增长的必要性,似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大家都紧缩,增长怎么办?
-紧缩与增长:是个两难,能否两全?
一带一路:对话领导人
-沿线国家的领导人和政府高官对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是如何理解和认知的?
-“一带一路”提出至今,有哪些成功的合作案例?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和推广?
-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有哪些建议?
人工智能:对话科学家
-人类对自己的大脑了解多少?
-能够运用于人工智能的又有多少?
全球经济:问诊亚健康
-有观点认为,全球经济面临两大挑战。一是潜在增长率持续下续;二是实际增长 率持续低于潜在增长率。
-决定全球潜在增长率的因素出现了哪些方向性的变化?
-什么抑制了经济的实际增长率?
-亚健康有药方吗?
劳动力市场改革:敏感,但是必要
-无论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劳动力市场改革都是个难题,既必要,又敏感。 必要,是因为不恰当的福利体制和劳工保护已经严重抑制了经济的活力和韧性; 敏感,是因为涉及中低收入阶层,“能上不能下”。
-从 2012 年起,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连续下降;老龄化加剧,人口红利逐步削减。 劳动力成本上涨过快,导致制造业外迁。《劳动合同法》对企业形成约束,一定 程度上降低了劳动力的流动性。
-需要对劳动力市场进行怎样的改革,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劳动力流动、提高
中俄合作:超越政热经冷”
-俄罗斯经济是否已经走出谷底?
-中俄贸易 2015 年出现骤降。与双边政治关系相比,中俄贸易与投资长期滞后的原 因是什么?双方在经济结构上有多大的互补性和相互需求?是否足以支撑双方领导人确定的2000 亿美元贸易目标?
-与贸易相比,中俄相互投资近乎可忽略不计。投资者缺少热情,原因何在?双方 在投资环境上需要做出哪些努力,以增强对彼此的吸引力?
金融业的绿色革命
-推动绿色发展、绿色金融已是共识,但绿色金融能够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吗?绿 色投资能够增加企业效益吗?
-企业和金融机构不是慈善组织。推动绿色金融、促进绿色发展不能仅靠觉悟。绿 色金融如何让各方参与主体获益并保持长久生命力?政府有哪些扶持政策?
-绿色项目的标准
-资本市场在推进绿色金融和投资方面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如何以市场化方式提高 绿色产品的吸引力?
-如何支持绿色金融机构和绿色企业的发展?如何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绿色化?
货币政策的极限
-从购买国债、购买资产、负利率,到议论中的直升机撒钱,货币政策有没有个“度”?
-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使用到极限了吗?
-货币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长期需求不足的难题?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长期化是否会引发新的金融泡沫?
-财政、货币、结构性改革三驾马车中,货币政策的作用应该是什么?
美国经济 2017: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新总统上任后的美国经济,是否发生一些趋势性的变化?
未来的商业
-在传统零售业还在感受、应对电商冲击之时,已有观点认为,电商已经过时。未 来的零售将是线下、线上、物流结合的“新零售”,这种新模式将对纯电商和纯 线下带来冲击。
未来的商业将怎样演变?
-未来的消费者和消费行为将怎样演变?
全球跨境直接投资(FDI):新趋势、新力量
-2015 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FDI)流动出现逆转,发达经济体取代发展中国家, 成为全球 FDI 的主要流入地,占比超过 55%。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则从 FDI 输入国 一跃成为新兴的对外投资大国。
-全球 FDI 流动逆转的背后因素是什么?
-从结构看,跨境投资的增长以并购为主,绿地投资则停滞不前;而并购又以发达 经济体最为活跃,新兴经济体表现不佳。说明了什么?
-在目前的经济和金融形势下,哪些地区和行业对 FDI 最具潜力?
-作为后起的对外投资大国,中国投资者应从别国历史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
分享经济:谁来定义?
-一场关于网约车是不是分享经济的大讨论,再度引发人们对分享经济定义和内涵 的关注。一种观点认为,分享的必须是闲置的资源,是一种不影响存量的增量游 戏,其结果应该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帕累托最优。
-什么是分享经济?符合哪些条件才算分享经济?谁来定义?
-分享经济未来“路在何方”?
次贷危机十周年
-1987 年黑色星期一,1997 年亚洲金融风暴,2007 年次贷危机。逢 7 必危,当然不 是魔咒,但暴露出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哪些结构和周期性风险?
-2007 年次贷危机,我们汲取了哪些教训?还有哪些教训没有汲取?
-2017 年会是例外吗?
纠偏:让资本市场回归根本
-透明度:资本市场的灵魂
-资本市场的功能: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监管的职责
-谁来决定市场的涨跌?
-市场规则的核心:从万科事件说起
换个角度看经济:供给侧的风景
-中国经济决策层的思路已从“强刺激”向供给侧改革倾斜。供给侧改革的顶层思 路有哪些特点?
-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均强调,供给侧改革并不简单等同于西方的供给学派。西方供 给学派有哪些主要观点?与之相比,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有何不同?
医改难在哪?
-医改是世界难题,而在中国的医改当中,公立医院改革更是难中之难。“看病难、 看病贵”这个非常沉重的话题,引发的矛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公立医院。
-医改究竟难在哪里?十三五规则确定的 2020 年目标能否如期实现?需要啃掉哪 些硬骨头?
楼市泡沫:中国会例外吗?
-关于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的预言 10 年前就开始了。但一直到 2016 年,一线城市 的房价还在涨,泡沫破灭却一直没有到来。
-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也没有只涨不破的泡沫。美国次贷危机、日本楼市崩溃依 然鲜活于人们的记忆之中,余痛至今。中国会是例外吗?
-泡沫如何才能“挤而不破”?
-泡沫破了,会怎么样?
设计:不仅是美
-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与研发一起,并立于“微笑曲线”的一端。对于亚洲, 特别是中国这样的世界工厂和制造中心来说,设计不仅是美,更是价值和竞争力。
-设计文化是怎样养成的?
-设计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怎样将设计和设计理念融入产品,才能使“亚洲制造”升级为“亚洲创造”?
城市的个性
-对城市个性的理解千差万别,或建筑,或文化,或经济,或社会或历史。什么成 就了城市的个性与魅力?
-快速城镇化的国家,如何在城市改造和扩张的同时避免“千城一面”、保持城市 的个性?
-与大中城市相比,小镇的个性既容易彰显,也容易湮没。小镇的个性从何而来?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