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文化:一个制造业转型文化产业样本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思希 北京报道
上市公司放弃主业转行文化产业步伐加快。
中南文化(002445.SZ)拟将目前所拥有的与制造业务相关的全部资产、债权债务及人员划转至全资子公司江阴中南重工有限公司。划转完成后,公司制造业务的生产经营将全部由全资子公司中南重工开展。划入方中南重工是划出方的全资子公司,母公司直接持有中南重工100%的股权。二者为100%直接控制的母子公司关系。
“中南文化这一举措是为了理顺母公司的业务构架,方便公司开展资本运作和文化传媒业务的管理。”中南文化相关负责人2月23日对记者表示,在本次划转实施完成后,中南文化将逐步向投资控股型公司转变。
中南文化欲放弃制造业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5万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0314亿元,比上年增长7.5%,增速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更是激起市场看多情绪。
“经济大势的发展演变是外因,企业自身对于盈利与发展的追求是内因。”世纪龙文副总裁韩思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经济发展的大势看,改变中国传统经济模式现状的必然选择就是扩大内需、提升消费;而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文化产业恰恰是提升消费、扩大内需的龙头。从企业本身的选择来讲,很多从事传统行业或者行业天花板较低的公司,存在着转型文化产业以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内在需求。
资料显示,中南文化的前身为江阴中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之前,公司主要从事工业金属管件及压力容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最大的工业金属管件制造商。
2014年3月,中南重工收购大唐辉煌进军影视剧制作,随后又通过不断外延扩张,涉及影视剧、艺人经纪、电影、游戏、IP资源、音乐、网剧网络电影等,从而完善其大文化产业链的布局。
2015年4月,中南重工收购以艺人经纪为主营业务的千易志诚100%的股权,转型为文化传媒+金属制造双主业驱动。
2016年5月,公司名称发生变更,经营范围也在原来的工业制造业基础上新增了“广播电视节目、电影的制作;电影发行;企业形象策划”等文化传媒业务。
自2014年起,中南文化通过收购、对外投资以及成立文化产业基金等形式全力进军大文化产业。业务板块扩张的同时,中南文化还引入了刘春、常继红、洪涛等文化传媒业内重量级人士掌舵。此外,中南文化旗下的千易志诚拥有刘烨、王珞丹、李小冉等当红艺人,2016年6月份收购的新华先锋手握《鬼吹灯》系列重量级IP。
值得注意的是,中南文化目前机械制造业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的54.53%,而文化娱乐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的44.98%。两项业务占主营业务的比例相差并不大,但毛利率却有着天壤之别。
2016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中南文化机械制造业的营业利润为4357万元,毛利率为19.35%;文化娱乐的营业利润为1.14亿元,毛利率高达61.32%。
对于两者之间如此大的剪刀差,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文化传媒与知识产权专业律师王军表示,其实这个行业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可以肯定的是,以任何投机心态进入文化行业的资本都是走不远的。文化行业毕竟不同于其他行业,必须以做文化的心态来投资文化产业——追求好的文化产品,创造好的消费体验,才能真正获得好的经济回报。
文化产业“虚火过旺”?
优质IP、二次元经济、网络直播、网红经济、移动电竞、资本追捧、VR/AR+文化、内容付费等,成为2016年度文化产业的亮点。
统计显示,我国文化消费潜在市场规模约为4.7万亿元,而实际文化消费规模仅超过1万亿元,存在着3.7万亿元的文化消费缺口。在人均GDP同等水平下,我国文化消费规模也仅为发达国家的1/3左右。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三季度,上市公司涉足文化传媒行业并购重组事件119起,披露金额940亿元,成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热点行业。
韩思淼表示,一方面,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通过合理的切换主业、拓展经营范围,来提升竞争力,保证基业长青,是正常的商业行为。IBM在数十年间,通过4次战略转型并不断取得成功的故事,早已成为各大商学院的经典案例。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一部分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看到文化产业势头正好,就在没做好准备的情况下,盲目地进入文化产业;虽然短期内市场反响可能不错,但长期看,由于缺乏清晰的策略与长期的投入,很多项目往往达不到预期。这是不利于企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
如何让金融资本更好地服务文化产业?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建议,严管重罚和培育引导“两手并举”: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对拟以定增、收购、投资等形式介入文化领域的资本方的问询与监管,如对标的估值是否合理,资本方是否对文化对象有专业分析、运营能力,以及未来预期的风险如何控制等,并对定增、收购、投资的后续效果进行持续监管;另一方面,要引导资本关注科技创新和精品内容,让金融真正流入文化企业实体,帮助有价值的文化公司成长,让需要怀揣梦想的公司脚踏实地去开发好的产品,制作好的内容,以创意创新为牵引,以资本为后盾,将产业一步步做大。
编辑:严晖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