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初尝“年轻”味道 宝骏510神车再造

作者:翟亚男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2-24 18:39:21

摘要:此次宝骏510采用全新外观设计,可以看出是一种新设计语言的尝试,未来或许会成为其家族化设计风格的基础。

初尝“年轻”味道 宝骏510神车再造


街舞、B-box、嘉宾张震岳……宝骏旗下首款小型SUV宝骏510的上市发布会变成了一场年轻人的party。作为这场发布会的主角,宝骏510更是给出了最接地气的售价,3款车型价格区间为5.48万至6.98万元。而为了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宝骏官方还为这款车推出了低至5100元的首付款及购车贷款0利率的金融政策。根据上汽通用五菱的消息,从2016年12月22日预售价公布至上市发布会当天,宝骏510订单数已达2万辆。

打破了传统的发布会模式,从宝骏510开始,上汽通用五菱开始了品牌年轻化的转变。

复制“神车”模板

早在宝骏510上市之前,业内外关注的焦点就已集中在宝骏510全新的设计和优异的产品力上。从宝骏510的外观上可以看出,“设计改变命运”的说法再一次被运用在了宝骏510的身上。宝骏此番推出的这款小型SUV自称“颜兽”,这成为其主打的一大卖点。实际上这款车的确与以往宝骏家族车型的外观大有不同,无论是全新设计的前脸抑或协调的车身比例,都显示出“颜兽”二字并非虚言,这其中也包含颇为雅致的内饰设计。此次宝骏510采用全新外观设计,可以看出是一种新设计语言的尝试,未来或许会成为其家族化设计风格的基础。

从宝骏730开始,此后的宝骏560、宝骏310几乎都无一例外地成为市场上的热销车型,其中宝骏560月销量在3万辆的水平,由此宝骏新近推出的车总是被业内冠以“神车”的称号,而宝骏510在具备了很好的卖相的同时,高性价比和超值的购车金融方案,更为“神车”的爆发做好了准备。从其所在细分市场看,小型SUV最近的火爆程度不亚于紧凑型SUV,近期上市的车型依旧是自主品牌较多,合资品牌则相对处于一种萎缩的状态,这样的局面也恰巧给了宝骏510机会。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总经理薛海涛表示:“在预售开始的一个月里,宝骏510的订单就超过了1万辆。”这一预售数据侧面说明宝骏510再次具备了“神车”的潜质。

薛海涛表示,宝骏销量的上升主要依赖于五菱的老客户,同时又通过宝骏品牌在乘用车市场的根基带动五菱的转型。宝骏之所以能够推出这样的产品,背后是上汽通用五菱拥有的“千万级别基盘用户(五菱系列微车)”带来的规模效应,体现的是这家企业不可小视的从研发、采购、供应商能力和经销商能力的全体系能力。有着数十年市场深耕的微车经验和从微车向乘用车转型经验的积累,诞生于此基础上的宝骏从上汽通用五菱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养分。但从微车用户中汲取养分的宝骏此前并没有在年轻化方面做过多的尝试。此次宝骏510的上市活动主打年轻化,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涂鸦文化、欢乐时尚大轰趴等形式被应用到发布会的现场布置中,这在上汽通用五菱以往的新车发布中并不多见。显而易见,迎合年轻人的喜好办上市发布会背后是宝骏品牌探索年轻化的一次尝试。

夯实地基是前提

“家家户户都在研究年轻化,实际上我们非常害怕突然被淘汰,这条路走起来不是那么容易。未来我们要从产品设计、品质等方面做很多的投入。”薛海涛在谈及“年轻化”问题时说。

这种改变从此前的宝骏310上市时也有所体现,而宝骏510更进一步。拥抱年轻人,宝骏510的这一改变不仅是一款产品的改变,更是宝骏品牌对于未来发展的一种阶段性的考量。至今上汽通用五菱年销量已达200万辆的规模,宝骏品牌销量超过三分之一,同时宝骏也遭遇到了一些现实的压力。去年上汽通用五菱销量出现明显的波动,全年实现213万的销量,同比增长4%,低于其2015年的增长也低于市场的平均增速,如何在现有体量下找到新的增长点成为上汽通用五菱面临的最大挑战。

“去年有一段时间销量出现了同比下滑。因为我们的200万辆在维系的过程中,寻求增量开始变得困难,这对我们整个体系能力提出了极大的考验。有些事它是躲不了的,主要在于如何应对,比如我们的县级经销商的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是不是能跟得上,我们的优势是不是得到了发挥。”薛海涛坦言。

如其所言,一方面拥有近200万辆规模的上汽通用五菱的体系能力并非坚不可摧,另一方面宝骏未来的增量从何而来?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宝骏似乎一直在主打低端市场,除了730曾有高过10万元级别的细分市场,近来的新车型均聚焦在10万元以下,此番上市的宝骏510再次带给人这样的印象,这与当下自主品牌汽车纷纷追求高端化发展的趋势不同。对此,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韩德鸿表示:“过去从微客到乘用车就是一大升级,而宝骏730是顺着这一升级趋势而来的,定价超出10万元,现在宝骏向上走的产品一直在做,包括宝骏730和宝骏560之上的平台也在开发。”不过他强调,宝骏310、510这些产品的持续推出主要是为了给千万级别基盘用户提供需求,整体而言宝骏品牌依然处在打基础阶段。 按照薛海涛和韩德鸿的观点,宝骏从来都是先有用户再有需求,因此品牌发展也应该遵循这一逻辑。

毋庸置疑,经历几年的磨合,五菱与宝骏的共同成长已发挥出协同作用。宝骏需要五菱的用户基础,而五菱则需要宝骏的“年轻”味道,1+1>2对上汽通用五菱来说已不是难题。

编辑:于建平 责任编辑:赵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