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央行前行长默文·金:没有高度合作经济增长放缓还将持续

作者:于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2-10 22:35:32

摘要:日前,这位满头银发的英国爵士来到清华大学,携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新书《金融炼金术的终结》,向中国读者解析导致世界经济停滞背后真正的深层次的原因。

英央行前行长默文·金:没有高度合作经济增长放缓还将持续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娜 北京报道

默文·金在20多年的英国央行行长履职中,英国央行成功地应对了至少两次大规模经济危机,一次是1992年9月爆发的金融危机,导火索发生在英国,后来一次是2008年从美国华尔街蔓延开的全球金融危机。日前,这位满头银发的英国爵士来到清华大学,携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新书《金融炼金术的终结》,向中国读者解析导致世界经济停滞背后真正的深层次的原因。

生产支出结构失衡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今年比去年的形势更不确定了”,2016年以来,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等事件后,人们也纷纷搬出经济走势“不确定”的判断。默文·金认为这并不是世界经济停滞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他认为,真正给我们带来挑战的是大多数发达经济体内部生产和支出结构的失衡。

过去十年里,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基本靠的都是货币刺激和部分财政刺激来试着扩大经济总支出,但可能真正的问题在于支出和产出的模式。导致这种错误认识的原因,就在于部分经济学家用简单模型来进行推算经济走势得出结论,这样太过于简单了,尤其是货币经济学的研究,侧重单一模型而忽视了现实的世界形势。

没有国家能够轻松逃脱金融海啸的侵袭,2008年的金融危机带来的种种影响正说明了这一点。大多数国家都在恢复经济增长方面面临着问题,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几乎每年都降低了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在1995年至2007年间,世界经济几乎每年增长达到4%,但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的增长还没有一年达到4%,但是我们看到利率不断降低,资产价格不断提高。

默文·金认为全世界的年轻人都面临买不起房的现实。他在北京、伦敦、纽约和年轻人聊天,得到的都是同一个答案:我买不起房,除非我父母给我买房。反映出的是全球存在同样的现象,那就是长期过低的实际利率。

西方的央行不断地削减利率来满足充分就业,在危机后基本降到了零利率的水平,但除了利率不断降低之外,美国、英国等国家储存太少了,支出太多了,而像德国,今天有更大的贸易顺差,这不是真正可持续的平衡。默文·金表示这让全球很多国家在投资领域上出了问题,比如中国的基础设施、德国的出口、英国的商业建筑、美国的住房等。

在金融危机发生七八年之后,为什么在前所未有的货币政策出台后,世界经济的增长还处在如此低的阶段?默文·金表示,一些国家的央行都会说,增长放缓是由某些“逆风”造成的需求增长放缓,所以就需要降低利率来抗击“逆风”。他认为这并不是合理的解释,全球主要经济体在金融危机前就存在支出与存款之间大量的失衡状况,这有国与国之间的失衡,有些国家存款较多,有些国家支出较多,但也有国家内部的失衡,某些领域被过度投资了。

当一个国家在某一个领域过度投资了,就需要限制其闲置生产能力,但西方很多经济学家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说这只是需求减少了,但事实是不同领域之间的资源配置出现了问题。默文·金表示从未在历史上看到实际利率长期为零左右,却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例子,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方法,使得实际利率能够重新回归到正常水平。

导致错误的经济模型

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表示,需要继续降低利率,甚至到负利率也没事,实际上,在日本、瑞士等国家出现了负利率的情况,美国的经济学家认为只有这么做才能恢复经济。但默文·金认为通过降低利率恢复经济的想法是错误的理论,这是因为错误的经济模型导致的。

他讲了一个故事:当你有一天早上醒来,发现厨房地上都是水,正好看到有一个管道工经过,你想让管道工来修理,认为他会带着一个大工具箱,根据你家厨房管道发现的问题,找到合适的工具来进行修补。而你没有想到的是,管道工其实身上只带着一件工具,然后他对你说,事实上我是个职业的经济学家,但我业余时间也兼做管道工的工作,他来到你家厨房检查,看看他能用手上唯一的工具做什么修补,然而只靠一个工具无法解决所有问题。默文·金觉得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货币经济学中的单个模型能够解释所有的现象,这是非常危险的想法。

他们认为在这个模型下,经济受到随机因素的冲击,有时增长有时降低,这些冲击被认为是暂时的,不久就会消散。因为这个模型是基于完全市场的,如果你能够把实际利率调到足够低或足够高,那么你总能够使得经济恢复到稳定增长的水平,可以抵消那些短暂冲击带来的影响。

但默文·金指出,我们实际生活在不完全的市场之中,我们未来想买或者卖的东西可能在今天的市场中是不存在的。到目前为止,这个模型只限于对现实世界的描述,因为如果缺失了关键的市场和变量,这种理性预期假设就会反而把这个模型中应该存在的预期变量剔除了。

他举例说,假设美联储明天就宣布未来12个月的利率降到负10%,在这个模型下,因为通货膨胀率几乎接近为0%,利率被降到负10%,那么实际利率也几乎接近负10%,每一个人都积极消费,支出更多,实际上会发生什么呢?可能有些经济学家会大把花钱,因为他们是信这个模型的,那么普通人呢?他们会停下来想,今天买东西会比明天买更便宜吗?美联储的那帮人在做什么呢?实施负利率就是对货币资产进行征税,明年10%,那么后年会更高吗?

默文·金认为,在推行负利率后,人们对央行会采取什么行动的预期是会改变的,但这在那个简单的模型中是完全不存在的。我们并不生活在一个完全市场的世界之中,这个模型没有抓住那些真正驱动行为的重要因素,比如人们对政策框架的预期。

以日本为例,去年,日本央行表示让通货膨胀率达到2%目标,但目前还没有成功,而在模型中,如果他们能达到3%的通货膨胀率,那么实际利率会下降更多,就会刺激消费,提振经济,但日本央行已经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来试着让通货膨胀率达到2%,那么为什么会有人相信2%的目标失败了,而3%却能成功呢?人们真的相信央行能够言行一致吗?对这种问题的预期会驱动人们的行为,而这是模型所忽略的。

同时默文·金建议,没有一个经济体存活在孤岛之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金融危机过后独自恢复其经济。我们面临的很大的挑战是,我们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但都不拿出行动,都在等待其他人先去做,如果没有高度的合作,这种增长放缓可能还将持续。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