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减税,从没像今天这样紧迫 新部长肖捷将带着改革重任继续前行

作者:张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12-30 22:47:38

摘要:如果要给2016年的财税改革做一个注解的话,那减税一定是其中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

减税,从没像今天这样紧迫 新部长肖捷将带着改革重任继续前行

张智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军”,如果要给2016年的财税改革做一个注解的话,那减税一定是其中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

作为财税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减税已经连续几年被提上重要议程,但没有哪一年像2016年一样,以切实增加赤字率为代价减税,这和以往“一方面谈减税,一方面保证税收收入”的情况截然不同。

然而,在大力减税的背景下,企业却似乎并没有感受到减税带来的暖意。企业家曹德旺比较了中美建厂的成本之后,发现中国的减税政策似乎还有再加强的空间;娃哈哈的掌舵人宗庆后也发现,在减税的同时,费却没有下降,甚至有的费还大幅提高了。

减税政策难落地,背后是改革未完成带来的幽灵。土地财政低迷不振、营改增后地方税收收入锐减,费用的收入似乎成了地方的主力收入之一。在专家看来,央地财政关系一天没有解决,这样的问题就还会重复发生。

对于财税改革来说,要做的事情还有太多。就在2016年12月25日,《环境保护税法》获人大表决通过,并将于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税收法治化再进一程。

但这还远远不够,无论是“年收入12万以上要加税”的误读,还是“房地产税和土地出让金是否重复征收”的争论,都亟待继续推进财税改革带来答案。

在告别了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之后,新任部长肖捷将带着改革的重任继续前行。不远的将来,关于中产税负,关于企业税负,都将得到一一解答。

减税,减负

从“年收入12万以上要多缴纳个人所得税”,到“美国建厂比中国便宜”,2016年,无论是中产阶层还是个体老板,都因为税负而辗转。

从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以2.18万亿元赤字、3%的赤字率为代价来降低税费开始,企业家们就昂首以盼,希望能确实降低企业税负。彼时,在全国工商联的分会场,民营企业家们面对来探访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忍不住倾诉民营企业之艰难。而他们得到了习近平给出的定心丸。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和以往的“结构性减税”的表述不同,明确提出了“实行减税政策”,这还是第一次。

而营改增就是减税的第一枪。

2016年5月1日,营改增开始了全面试点。从数据看,减税效果十分明显。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所有行业都实现了税负只减不增的目标,减税规模也呈逐步扩大态势。2016年5至11月,建筑业减税65亿元,税负下降3.75%;房地产业减税111亿元,税负下降7.9%;金融业减税367亿元,税负下降14.72%。生活服务业减税562亿元,税负下降29.85%,在四大行业中受益最多。

5至11月,四大试点行业累计实现增值税应纳税额6409亿元,与应缴纳营业税相比,减税1105亿元,税负下降14.7%。整体看,1至11月营改增累计减税已达4699亿元。

据瑞银证券测算,2017年政府减税规模约在7437亿元,其中营改增减税规模约为3836亿元。税制变迁见证国家进步,营改增无疑将引领财税体制改革继续纵深,助推中国经济迈向更高层级。

“营改增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预计,2016年全年营改增减税约5000亿元,其中由于可抵扣进项税增加,原增值税行业和已试点行业减税规模已超过新增试点行业减税规模。

不过,在宗庆后看来,降税并不等于减负。“我们最近也汇总了一下,2016年的费跟2015年的差不多,而且有的费还增加了,特别是环保经费增加太多。”宗庆后说。实体经济税费比较高,各方面成本比较低,利润率也很低,导致企业生存不下去,很多人不愿意干实体经济。

“其实从宏观角度来说,中国的总体税负和其他国家相比并不重,但是中国的税制结构是有问题的,因为我们是以间接税为主的体制,我们绝大部分的税收来源来自于企业。所以中国企业的税负是偏重的,中国个人税负是偏轻的。这样的话,就使得企业税收的痛苦指数比较高。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宏观经济政策的趋向上,从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角度来说,财政政策提出要实行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改革进行中

尽管对于营改增,企业感受度似乎并不明显,但减税仍然是接下来的重点之一。事实上,如果把财税改革比作一盘“大棋局”,那营改增无疑是关系全局的一着活棋,其作用远远不止减税,更是改革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轮财税改革的主要推进者楼继伟看来,改革方向十分明确。在这轮改革中,楼继伟给无限膨胀的地方债务套上了缰绳,使预算适应现代财政制度的发展,并清理了各类税收优惠政策,营造市场公平。

而对于新部长肖捷,改革思路也十分清晰。2016年的11月9日,财政部新成立了文化司,将教科文司改名科教司,并且税征司内的流转税处改名增值税处,所得税处改为企业所得税处和个人所得税处。

这些改革的背后,是财政体系这4年改革思路的继续。围绕现代税收制度建设,纳入本轮改革的内容可归结为“六税一法”。有专家表示,我国税制演变的基本方向,关键在于税制结构优化。税制结构优化的特点,决定了其必然是“有增有减”。

营改增试点的完成,明确了下一步的任务目标。财政部日前在《关于“完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全面落地政策”提案的答复(摘要)》中就提出,将适时启动增值税立法工作,并对税率做进一步简并。除了营改增,属于间接税的消费税、资源税、环境税的改革任务也在按计划推进。

相比之下,属于直接税的房地产税进展就显得较为缓慢。在没有确定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税的关系之前,中国财税法学会秘书长周序中认为,房地产税的合理合法性都存在问题,预计最快也要到2020年才能出来一个简单方案。

相对来说,个人所得税的进程明显较快。相较于“12万年收入多缴税”的传言,和再次提高起征点的建议,最后的方案或将更加公平并切实可行。按照专家建议,起征点或更为免征额,个人征收或改为家庭征收,同时增加抵扣项,切实减轻负担。日前,财政部也表示,已形成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建议,将积极创造条件,为个人所得税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而在财税体制改革的三大任务中,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和深化税制改革都有了一定进展,理顺央地财政关系则被认为是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进展缓慢。

业内人士认为,在我国哪些事情该由政府承担,不同级次之间政府应如何分工,可能尚缺乏严密的论证,包括教育、社会保障等,目前仍未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分工、政府与社会的分工、政府与政府间的分工,仍然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不过,在楼继伟的努力下,建立了包括税制改革以及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的财税改革整体框架,相比此前再进一步。

按照改革方案,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财税改革还将加速前进。

重构体制

一方面是改革,另一方面,却在加强征管。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纳税人通过境外金融机构持有和管理资产,并将收益隐匿在境外金融账户以逃避纳税义务的现象日趋严重,各国对进一步加强国际税收信息交换、维护本国税收权益的意愿愈显迫切。

按照时间表,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将从2017年1月1日起按照《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标准”履行尽职调查程序,识别在本机构开立的非居民个人和企业账户,收集并报送账户相关信息,由国家税务总局定期与其他国家(地区)税务主管部门相互交换金融账户涉税信息。

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与其他国家税务部门交换信息,从而打击利用海外账户逃税的行为,是“把钱留在国内”的措施之一。这也是我国税制和国际接轨的成果之一。

不过,在徐林看来,财税改革的重要问题是要解决财税制度不合理。目前的财税体制仅仅局限在一个点、一个税种的改革,不是全面的带有顶层设计性质的改革,因此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和对企业减负的效果均不明显。只有对中国的财税体制进行一次重构,才可以让大多数人受益。

2017年我们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依然是较大的,甚至困难比2016年可能更大。所以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

“我国税收制度的设计,更多地以获得财政收入为目标,历次改革均以基本保持原税负不变为原则。因此,受到顶层设计、法律、部门利益等方面的钳制,我国面向自然人的税收征管体系远未建立,也使得我国税制结构中,商品劳务税一直居于绝对主导地位,所得税系中,企业所得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而财产税则始终微乎其微,税制结构的变迁、演进规律在我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背离。”业内人士指出。

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卢锋看来,按照2016年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表述,要继续加大财政的积极力度,尽管没有讲提高赤字率,但原则跟2015年是一致的,是要继续加大财政支持经济。2017年政策更加稳健中性,财政政策更加积极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召开,这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下,税制改革的顶层设计也将逐渐明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