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i财神访谈】大盘能否延续上涨走势?

作者: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11-16 09:09:20

摘要:​11月15日驭股师做客i财神访谈分享股市经验,来看看他如何说吧。

11月15日驭股师做客i财神访谈分享股市经验,来看看他如何说吧。

i财神访谈:请您先简单介绍下自己的投资经历吧。

驭股师:首先,非常感谢i财神投资平台组织者创造这样一个与大家分享投资经验的机会!同时希望各位朋友在欣赏这个节目的时候,拿起你们手中的手机互动参与点赞与评论,共同渡过这段愉悦的时光。说起我的投资历程,可用“一波三折”来形容。2008年我经朋友的介绍以傍观者的身份接触到了股市,那个时候,证券公司交易平淡,市场成交量步入地量,对投资者来说,这时候是寒冷的冬天,他们选择了躲避,越来越多的离开了这个市场;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继多久,国家主权基金“汇金公司”出手了,股市开盘直接涨停价回收二级市场四大国有银行股票,终于市场触底反弹,股民从迷糊中苏醒,重新返回了这个市场。A股市场大盘在上午10钟时涨停了,股民狂欢,那种情形历历在目,终身难忘。市场人气激活,股民情绪高涨。对投资者来说,这时候是热辣辣的夏天。相隔几天,市场真是冰火两重天。巨大的反差让我思绪良久,市场就似一台天平称,当平衡被破坏,市场的管理者就会出来干预。同理,当一支个股的股价过度偏差,上市公司的高管就会进行修正。市场总有一双无形的大手,挥动着手中的麾术棒,绘制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股价走势图。那个时候我买了第一支股票“中国银行”理由就是经过金融危机影响下的银行股大跌之后,两个一字涨停板己经筑底。果然,我在中园银行这支股票上小赚了一笔。

让我在投资经历中心惊胆寒的A股的两次融断。相信很多股友都经历过,跌得太快了,简直来不及撤退,市场就触发融断而停止交易。而这次,我也没逃掉,买进的一支股票三天收益回撤率竟然达20%。回悔呀,难过呀!还好,这支股票的持仓金额不大,后来我凑了一些资金,在它下跌的时候,补了两次仓,亏损率下降到——8%。在两个月后的一个涨停板,果断清仓出场,终于逃过一劫。这次能够绝处逢生,是因为我有后续资金补仓。所以,资金才是投资者唯一致胜的法宝。作为投资者来说,当你有资金完成下一笔交易,你就是赢家。

i财神访谈:大盘昨天放量上涨,站稳3200点,又一次创十月新高,您对近期大盘走势如何看?

驭股师:其实,分析大盘走势,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专业性的工程。现阶段我是从业余向职业投资转型的一个阶段,来分析大盘走势,有一些“班门弄斧”的感觉。在实际投资中,我会收集大量的资讯,到一些财金网站去阅读。那些资讯通过自己的大脑过滤,哪些没有价值,哪些有价值的我就利用。当然也很荣幸有这个机会来说下自己的一些看法。当然这些看法只作评诉,不作投资建议。目前大盘:震荡上行,可交易持股。

i财神访谈:昨天“一带一路”概念发力,有人认为,特朗普的政策主张将在很大程度上利好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那么对于“一带一路”概念股的走势,您如何看呢?

驭股师:适合作波段操作,低吸高抛。近期不益参与交易,个股连跌三日后可以吃进。

i财神访谈:近期您有关注哪些板块?为什么关注它们。

驭股师:计算机应用板块。其日K线上涨趋势已刚形成,还有上涨空间。

i财神访谈:和大家说说您近期关注的个股,以及关注它们的逻辑。

驭股师:梅雁吉祥。这只股票底部已成,属于股票“涨停回马枪”上涨模式。中国软件。这只股票年报业绩有望回升。属于股票“步步高”上涨模式。(个人观点只作案例分析,不作投资建议)

i财神访谈:最后,和大家分享几条您的选股秘籍吧。

驭股师:这个问题非常敏感和有价值。俗话说“选择大于努力”。实际上,在实战投资中,我更倾向于选择低回撤率的回票,这是受于恩师沃仑巴菲特的影响。作为投资来说,本金的安全是第一位。下面,我给各位介绍下一种非常宝贵的选股方法“低回撤率”选股法。这种方法虽然不能让你极速盈利,但你让稳中求胜。所谓低回撤率的股票,是指其股价日跌幅少于3%。当一支股票一周内有一根跌幅大于3%的大阴棒(K线符号)时,或者一个股今日跌停,明日涨停(暴涨暴跌股)。这两种股都不属于低回撤率股票,我们应避其远之。若一只个股箱体震荡作波动运动,当其股价下探形成3天的横盘走势时,其涨跌幅均小于3%,那么,这只股票这时就是低回撤率股票,我们应立即买入,持股待涨。“低回撤率”选股法是K线组合选股法之一,这种方法在任何市场环境(牛市,熊市,震荡市)都适用,其运用要点在于低吸建仓,不属于股票追涨待涨方法。其运用细节可参照我在i财神模拟组合交易中2016年10月31日建仓的股票“中国软件”,细细思量,必有所获。

谢谢!祝各位投资顺利。

(特别提醒:本文不代表华夏时报观点。投资有风险,引用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联系嘉宾提问?请下载赚钱神器“i财神app”与达人零距离交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