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成新影子银行,银监会原副主席称整治要付出代价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金微 北京报道
一日七文、17部委参与,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轰轰烈烈进行中。
10月13日,国务院公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整治范围包括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第三方支付等,随后央行、证监会、保监会、公安部等17个部委联合出台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当日下午,广东省等各地金融办等部位也陆续公布互联网金融及其下个细分领域的专项整治方案和时间,整治工作声势浩大,行业再度迎来震动,部分从业者对前景悲观。
10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2016中国新金融高峰论坛上,包括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在内多位监管层权威人士发出声。“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不是一棍子打死行业”,李东荣的话刷屏互联网金融圈,多位互联网金融老总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希望我们和踏实做事的同行们能够风云彩虹。
加快清理害群之马
在2016中国新金融高峰论坛上,多位与会者都谈到其巨大价值。
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王红表示,经过几年的新金融实践,新金融在理念上深刻影响了传统金融业的改革创新。互联网开放共享去中心化,以及平等、普惠、民主等理念不仅正成为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理想,也正在成为推动金融业打破垄断、深化改革的内生动力,同时也更加贴近百姓对金融服务的理解和需求。
“我们不难发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金融创新是我国近年来基于技术创新推动的最活跃的金融创新实践。包容与适度监管的理念创新为各类新技术催生新金融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王红说,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众多行业的商业模式之后,下一个改变的主战场是金融业。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渗透与应用,将使金融业迎来一个基础性变革或基因式变革。”
“互联网金融在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扩大金融服务辐射半径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为解决上述共性难题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李东荣在演讲时也再度肯定了互联网金融的巨大作用。
李东荣称,互联网金融在业务模式、服务理念、技术产品等方面的创新为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普惠化发展带来了新鲜的元素,但是这一切并不意味着互联网金融发展可以没有边界、创新可以没有规则,业务可以没有规矩。
他表示,互联网金融应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以发展普惠金融为重点、以合规审慎经营为前提等。
他在演讲中将互金从业机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既想干又会干的企业、想干却不会干或不善于干的企业、还有一类是纯粹的骗子公司,“这些公司借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之名,行金融诈骗之实,这类企业是我们这个行业的害群之马,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风险性,必须坚决清理出去。”
事实上,银监会等15部委发布的《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将网贷机构划分为合规类、整改类、取缔类三大类,制定差别化措施实施分类处置,也反映了分类整治的思路。
李东荣强调,当前,由国务院统一组织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特别突出了问题导向、分类整治、综合施策等原则,其目的不是否定互联网金融的作用,更不是要把互联网金融一棒子打死,而是要通过打击非法、保护合法、加快清理害群之马,有效的规范经营行为,还互联网金融一个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这对互联网金融今后的规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专项整治要付出代价
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与传统金融机构互相融合,给金融活动带来了不少实质改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在2016中国新金融高峰论坛上发言时表示,现在的互联网金融按照小川行长的话来讲,叫做“主体金融业态和新金融业态的变化和发展”。现在不是一个新金融和传统金融简单的对立,可能把它不是当一个单独的行业来看,而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
“站在整个资金体系上来看,所谓新金融里的钱有不少也是银行出来的,而且现在整治互联网金融里有些案例,如果没有所谓的传统金融的支撑,他们新金融先说钱从哪儿来,或者说他要负责高的收益,他没有一定的支撑,那是不可能做到的,光靠老百姓的钱,能够解决一部分,但是一定有其他方面的杠杆介入。”
事实上,在互联网新技术、新理念的构筑下,当前互联网金融以及传统金融呈现的最新状态即“混业”,在这种“混业”的机遇下,原有金融框架下不可能发生关系的金融机构产生了合作的可能。
拍拍贷CEO张俊此前就专项整治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说,持续的经济下行压力已经造成了在银行体系内的的风险违约升高,而让监管层担心的是,随着互联网金融在这两年的快速发展,在传统的银行体系之外,单是网络借贷在9月份已经达到近7000亿的在贷余额规模,互联网金融事实上已经成为另外一个“影子银行体系”,一旦互联网金融爆发系统风险,监管无法实施有效管控,因此监管层十分急迫的将互联网金融纳入到整个国家金融监管体系中来并开始整治。
规范整顿是为了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为了健康的发展,只有健康的发展才能是可持续的。蔡鄂生谈到专项整治时说,“这从道理上说很简单,但是一放到具体的整顿工作当中它就复杂了,为什么复杂了呢?就有各种关系、各种利益、各种架构,以及你怎么来确定哪些要支持、哪些要把它抑制,而且是从哪个角度来看,是从一个单体的公司来看、还是从整个市场来看他们之间的关系?这就复杂了。”
蔡鄂生认为,现实过程当中有些人用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简单的用“野蛮”这个词在智库或者学术上我认为应该不是太科学,应该是在一种务虚状态下的,或者说在他根本没认清这些状态下的发展。
在蔡鄂生看来,和上个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的情况相比金融已经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亚洲金融危机时我们的银行是比较脆弱的,侧重点是要防止每一个单体机构出现问题,现在单体机构发生了问题我们抗击能力强多了且有办法。“现在最主要是系统性的问题,风险就是个系统性的问题,讲问题一定要从系统性出发。”
事实上,央行等监管机构也多次表示,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动态排查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蔡鄂生说,按照三中全会规划的金融改革的蓝图任务还很艰巨,实际上我们有些问题能站在前沿并不代表整个体系和制度、市场已经到了完全成熟的状态。“所以一定要付出代价,现在这个整顿实际上就是要付出代价,没有不付出代价就能够摘桃子的,也有摘桃子的人,但是那种人也要出问题。不管创新也好、整治也好都要付出代价,就是我们所说的成本。”
对于从业者,蔡鄂生认为,你不会太悲观,不是说好像什么来了(整治)我们就怎么样。第二,你也不会太盲目乐观,不是说有了这个东西明天就发生变化了,实际上每分钟都发生变化,但是细微的变化没有经过一定的积累不会造成质的变化。“现在绿色金融、共享经济,在你的企业当中都要把这种金融服务,把这些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服务当中去,可能就能够做出一个符合绿色、能够创新,而且你的成果能使大家得到共享的这么一个结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