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第一股变身整车厂商 长城华冠估值将获提升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思希 北京报道
新能源“骗补”调查持续发酵,还会有一些(处理)名单即将公布,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因此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电动乘用车准生证的落地似乎更有被关注的意义。
10月10日,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城华冠,833581.OC)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前途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前途汽车)年产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的项目获得发改委正式批复,成为第三个获得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
对此,长城华冠董事长陆群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此次获批,长城华冠将从一家设计公司变为整车厂商。
资料显示,长城华冠成立于2003年,主要从事汽车设计开发、纯电动汽车生产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务,主营业务为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军用车辆的设计及电动汽车的研发、生产、销售。2015年9月,长城华冠挂牌新三板。
据记者了解,早在2007年,长城华冠就参与过萨博、北汽、长丰等传统车企的电动化改造项目;2010年长城华冠成立了电动车事业部,核心攻坚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2015年,长城华冠全资子公司前途汽车正式成立。截至目前,长城华冠定位为一款纯电动双座跑车的前途K50样车已经生产完毕,进入了测试阶段。
“以电动跑车方式进军新能源车市场就是为了差异化竞争。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上轿车、SUV并不缺乏,但电动跑车相对紧缺。作为长城华冠第一款新能源车,前途K50电动跑车预计在2017年底正式上市。”陆群对记者说。
然而,切入到新的领域也一定程度影响到了公司的业绩。长城华冠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6月30日,2016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039.1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滑23.13%;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11.68万元,较上年同期-1187.06万元,本期亏损程度有所增加。
长城华冠表示,本期亏损程度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由于长城华冠纯电动汽车生产制造业务方向正处于前期准备阶段,本期费用大幅增加所致。
有业内人士表示,电动乘用车准生证的落地让,终于让长城华冠吃下了“定心丸”。相较于此前拿到资质的北汽新能源和长江汽车,长城华冠获取新能源车生产资质,体现出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支持社会资本和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参与新能源汽车科研生产,也将增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动汽车产销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从2009年以前的不足500辆发展到2015年的35万辆。2016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生产17.7万辆,销售1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5.0%和126.9%。预计到2020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超过500万辆。
巨大的市场潜力进一步打开了长城华冠的想象空间。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比亚迪的市值约1500亿元,长城汽车的市值约900亿元,即使体量较小的江淮汽车,市值也达260亿元,而长城华冠的市值仅为24亿元。
一位券商研究员对记者表示,尽管长城华冠目前在三板上市,但长城华冠获取资质后,公司的融资能力将有相当程度的增强,公司再融资过程中的谈判地位会进一步提高,后期融资规模也将大幅提升。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