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太保高管增持被疑作秀

作者:李军慧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7-10 15:07:18

摘要:太保高管增持被疑作秀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军慧 北京报道

   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太保的高层们不约而同在二级市场以自有资金买进自家股票。上证所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中国太保9名高层密集增持了公司股份,增持份额为5.67万股,涉及资金116.52万元。伴随着高管的增持,中国太保6月股价一路上扬,涨幅接近30%。
    值得注意的是,在6月16日,公司董事长以19.316元/股的价格买入4400股,耗资8.5万元。同一日中国太保公布5月保费收入,太保寿险则延续了之前8个月的负增长趋势,市场份额也从2月份开始一直下滑,被竞争对手夺去了保险业季军的名次。


高层“大手笔”购自家股票
    太保高管吃进自家股票始于5月21日,公司董事长和常务副总经理率先分别购入5800、2000股公司股份,6月份众多高层密集跟进买入。
    6月间,9名中国太保高层包括董事长高国富,总经理霍联宏,董事会秘书陈巍,常务副总经理徐敬惠,副总经理汤大生、顾越、孙培坚、施解荣,职工监事宋俊祥,共增持了5.67万股,耗资116.52万元,价格区间为18.24元至23元。
    数据显示,6月8日,中国太保副总经理施解荣以18.24元/股的价格,买入8200股公司股份,耗资共计14.96万元。6月10日,公司董事、总经理霍联宏以20.61元/股的价格买入9000股,耗资共计 18.55万元。
    进入6月下旬,增持愈发密集。其中,6月16日,公司董事长以19.316元/股的价格买入4400股,耗资8.5万元。增持后,中国太保董事长共持有1.02万股公司股份。
    “和所有的个人投资者一样,太保高管是用自有资金通过二级市场购买中国太保的股票,完全是个人投资行为。”太保投资关系人员表示,“高层买入自家股票,可能是根据他们个人的判断,看好公司的发展前景。”
    在目前大盘已反弹至3000多点之际,不少中小板公司高管都是一路减持,这种情况下,中国太保高管的增持行为表现得尤为抢眼。
    “高管的增持就是表明对公司的信心,这对投资者来说是个积极的信号。”保险分析师认为,“尤其是在公司保费收入持续下滑和一些其他公司高管减持之际,太保高层密集增持确实引人注目。


寿险业务调整现“鸡肋”
    从去年8月开始了寿险业务调整结构,在分析师力挺太保内涵价值增多的同时,其旗下寿险保费连续8个月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
    第一创业研究所分析师黄秋菡认为:“由于主要竞争对手平安、泰康、新华继续保持快速扩张的态势,公司甚至出现市场份额下滑至第5 名的尴尬,这必然会对公司管理层带来巨大压力。”
    中国太保公告显示,今年前5个月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96亿元,同比负增长9.9%,太保寿险保费的下降幅度已经开始趋缓。5月份单月实现保费收入48亿元,扣除5月单月保费,今年前4个月的保费增速为-10.7%,与此前相比,同比降幅已经明显收窄。
    维持了多年的寿险公司保费收入三甲格局在今年被打破。自2004年保监会公布保费数据以来,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的保费收入一直稳居前三位。今年2月份,泰康人寿保费收入超过太保寿险,首次闯入前三位。
    自从去年8月开始,太保就开始调整业务结构,全线收缩银保渠道,万能险也停售,目前拉动保费大头的只有传统寿险和分红险。不进则退。由于泰康人寿的持续高歌猛进,此前一直占据着寿险保费收入季军的中国太保,已经连续4个月让位了。
    业内人士分析,被太保和诸多分析师寄予厚望的“新业务价值”,其实是一个评估预期价值,现实利润的兑现仍需取决公司的投资操作、成本控制等。由于费用摊销的因素,高价值保单首年一般不会实现净利润,因此2009 年的业绩不一定会让人惊喜。
    “保费规模下滑加上报表利润的不理想将带给投资者不满情绪,反过来或许又将影响管理层的决策。”黄秋菡分析报告认为,“我们对太保的业务调整始终持谨慎态度:应该调整,但不可轻言成功。”


财险利润今年有困难
    今年6月底,三大产险巨头递交了交强险专题财务报告,交强险承保规模最大的中国人保财险2008年度经营利润20.11亿元,中国平安旗下平安财险经营利润4.39亿元,中国太保旗下太平洋财险经营利润3.80亿元。
    而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和基础费率调整后的2008年下半年,三大公司的经营状况却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出现“大逆转”——平安财险去年下半年交强险经营亏损7969万元,太保产险同期经营亏损870万元,人保财险尽管维持盈利,但经营利润也仅有7426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太保2008年全年利润仅为13.39 亿元,旗下财险公司提供了约7亿净利润,其中交强险有超过一半的贡献。但2009年交强险或许情况不容乐观,尽管2008年实现了盈利,但三大公司出具的精算报告一致认为,2009年的交强险保费充足性面临严峻考验,赔付成本将进一步增加。
    2008年2月起,交强险责任限额从6万元提高到12.2万元,由于死亡伤残限额由原先的5万元上调为11万元,医疗限额由原先的0.8万元上调为1万元,使得涉及人伤赔案的交强险案件赔款金额大幅上升,交强险的案均赔款比调整前上涨了19.1%。
    报告显示,在赔付成本增长和保费收入下降这两大因素的影响下,人保、平安、太保三家公司的交强险最终赔付率一致呈现明显的持续上升趋势。
    “我们预计实际费率水平将下降,赔付成本将继续增加,因此2009 年保单年度交强险的赔付率将进一步提高。”太保精算报告如是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