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绿坝事件中的管治思维反思

作者:任孟山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7-03 22:06:47

摘要:绿坝事件中的管治思维反思

 

本报评论员 任孟山

   6月30日,工信部发言人在答记者问中表示:“近来,一些企业提出工作量大、时间仓促、准备不足,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推迟预装。”对于除中小学校、网吧等公共场所的计算机之外,“其他计算机如何预装,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进一步征求各方意见,完善方案,改进方法,做好相关工作。”
    虽然关心事态发展的国内外人士还有所保留,但事实上自5月19日发文引发的绿坝争议,因为工信部的表态,意味着在政府层面将会告一段落。按照我们惯用的政治表达方式,这可以说是一桩政府好心没有完全办成好事的案例。正因如此,权力部门需要在一个多月的国内外争议中,反思自身的管理模式和思维定势。因为,除去其中可能涉及的商业因素、意识形态因素、国际因素等不谈,单是反思其中一刀切的权力管治思维,就足够为权力部门在互联网社会到来后如何进行社会管理,提供可资参考的重要经验。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权力部门面对互联网社会,第一次大张旗鼓地进行信息管理。但是,由于它忽视了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公域与私域的差别,而使得这项进程充满了争议,最终不可能达至相关部门一厢情愿的权力设想。这种忽视在当下的权力运作状态中,几乎算得上是个常态性事件,比如曾经发生的警察闯入民宅抓捕看黄碟的夫妇之事件,它表明了权力部门还没有从传统的全能政府中转换思维,以为权力机构可以无所不能,也可以无所不管。
    但事实上不应该是这样。以本次“绿坝—花季护航”软件为例,按照工信部副部长奚国华在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上披露的数据,2009年一季度中国网民新增1620万人,互联网网民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3.16亿。而按照此前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调查,至少一半以上的网民是青少年。也就是说,安装过滤软件“实现对互联网淫秽色情等文本和图像信息的过滤功能,避免未成年人受互联网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毒害”似乎顺理成章。
    可是,这不意味着需要在任何一台电脑上都安装这个软件。且不说其中存在的错误过滤比例有多高,有可能使一些并不是“淫秽色情等文本和图像信息”的信息被无辜地过滤掉,光是可以适用的范围就需要明确界定:政府有权力在中小学校、网吧等公共场所进行安装,但是没有权力在私人电脑上强行安装。因为,前者是公共领域,后者是私人领域。对于私人领域中的事情,权力部门可以提供建议,但是没有权力越俎代庖。正如对个人拥有的最简陋的茅草屋而言,西谚有语曰:“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国王”所代表的权力是有边界的,在某些情况下是需要经过私人允许的。
    正是因为这样,在宣布销售电脑时需要预装绿坝软件之后,才会引起这么大的社会反弹。因为,权力越界了,使得私人领域感到失去了自己做主的权力。比如,工信部可以建议家长在个人电脑上安装,但不能代替家长做出决定。走向了反面的权力决策,则显示出我们的政府机构还没有走出权力万能的误区,没有践行有限政府的既定方向,也没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同时,由于互联网已经成为人民群众表达意见的重要平台,也是党和国家高层观察和把握民意的重要渠道,很多人担心会因为自己的电脑安装软件,而妨碍自己的言论表达。虽然工信部明确表示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因为不是人民群众自己选择的软件,终归会有一些顾虑。即使被预装的软件可以随时关闭或卸载,但不是所有人都懂得其中的技术含义,仍然不可能完全放心。这恰恰表明,权力部门不要越界,应该由人民群众自己决定是否进行安装,说到底,关心青少年健康的不只是政府,更主要的是青少年的家长。
    因此,从这次绿坝软件引发的国内外争议中,权力部门需要反思的不是软件是不是有知识产权问题,不是中国是不是有可能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协议,也不是在厂商准备充分后何时继续安装软件,而是需要反思我们的权力思维与行事方式,反思其中存在的越界行为,反思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在有点后现代味道的信息社会背景下,继续沿袭前现代味道浓厚的管理思维,不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维模式,它需要跟上时代步伐加以调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