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法律:电子存证区块链联盟“法链”落地中国
华夏时报见习记者 曹珂 北京报道
区块链在全球受关注度持续升温,然而该技术的大规模落地却尚未实现。不过近日,区块链技术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已在中国落地。
8月16日,大规模商用电子存证区块链联盟“法链”宣布成立。“法链”是由法大大、Onchain、微软(中国)参与建立和运营的证据记录和保存系统,是一个开放式区块链联盟。据悉,“法链”的建立将填补全球区块链尚无大规模商用的空白。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法链”会将区块链技术与法大大电子合同进行“深度融合”,电子合同的签署时间、签署主体、文件哈希值等电子合同的数字指纹信息会广播到“法链”所有成员的各自节点上,信息一经存储,任何一方都无法篡改,从而满足电子证据司法存证需求。
具体来说,用户使用Office 365编辑电子文档后,即可进入法大大相关操作界面,完成合同的签署与发送;在Onchain提供的底层区块链技术支持下,每一份电子合同的数字指纹信息将会被广播到“法链”所有成员的各存储节点上,并将文件哈希值信息同步存储在国家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中心;而世纪互联运营的Microsoft Azure将为“法链”各成员提供弹性计算资源。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来,大量中国企业正向互联网经济领域投入巨资,其中云计算、无线通信、新数字平台、大数据分析等得到了迅速发展,而这些互联网新生事物在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其附带的法律风险也不可避免地凸显出来。相关数据显示,由于网络行为具有不可溯源、数据易篡改等特点,每年有2.4亿网民因为网络欺诈受害,直接经济损失达到7000亿元。面对日趋上升的在线交易纠纷及网络犯罪现象,如何提高网络行为的可溯源性、如何提升对电子证据的收集、保全、筹备会试和审查能力,是检察机关、侦查机关、审查机关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区块链技术具有中心化、防篡改、数据零丢失等特点,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Onchain首席架构师李俊表示,“而‘法链’的建立可以使电子存证的相关法律服务变得更可信、更高效、更安全,可以有效规避网络法律风险,建立有序的网络环境。未来在网络环境中也将由过去长期依赖于制度转变为逐步依靠技术达成信任,互联网的‘制度信任’也将因‘技术信任’而得到强化。”
法大大创始人兼CEO黄翔表示,区块链技术与法律的结合能够从技术上最大程度保证电子证据的客观真实性,实现法治的制约和执行走向智能化。未来,将有更多的司法鉴定机构、公证处、在线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将加入“法链”,共同缔造一个不可篡改、集体维护、分布式储存的电子文件存储模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