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手浙江打造2000亿基金孵化地 华融布局全金融业务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杭州报道
“转型的转型、上市的上市”,在处置完国有银行数万亿的不良资产后,四大金融资产管理机构(AMC)华融、东方、信达、长城在这几年里纷纷都在寻找“出路”。其中,中国华融自去年10月完成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开始加快布局全金融业务。
8月4日,中国华融与浙江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资产管理、证券、金融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信托、银行等领域合作推动全金融业务发展;第二天,中国华融与浙江省联手打造的华融黄公望金融小镇正式揭牌,小镇将重点发展股权投资基金、产业基金、并购基金、证券投资基金等。
有业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四大资产管理机构在完成历史任务之后,并没有闲着,纷纷朝全金融路线进军,尤其信达和中国华融都已经实现香港上市,信达在全国“攻城略地”,而中国华融则积极寻求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深度产业金融合作。
2000亿产业基金孵化地
在浙江省大力扶植下,一批特色小镇正在崛起,而华融黄公望金融小镇则显得更为另类。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为了打造这个金融小镇,中国华融已经紧锣密鼓筹备了半年多的时间,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美化是重要方面。
华融全资子公司华融汇通董事长张忠骥介绍,环境舒适、景色宜人逐渐成为高端金融从业人员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基本要求,杭州为华融黄公望金融小镇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我们将该小镇作为产业基金聚集地无疑是金融从业者向往的办公、生活场所。”
截至目前,华融黄公望金融小镇已注册企业159家、总注册规模435.6亿元,其中管理公司54家、注册规模10.6亿元,合伙企业105家、注册规模425亿元。中国华融、工银国际等一批大中型基金公司即将入驻办公。
据了解,中国华融新设立的华融黄公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注册在该小镇,其私募股权基金首期募集资金规模就达到100亿元。
事实上,这不是中国华融在浙江首次大规模投资。8月6日,记者从华融内部获得的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至2015年底,中国华融在浙江累计投放资金3120亿元,投资领域广泛分布于金融、房地产、纺织、批发和零售,酒店旅游、基础设施、矿产资源、装备制造、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
截至2015年末,中国华融总资产达8665.5亿元,已发展成为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强、实现利润最多、ROE回报最好、金融牌照齐全、总市值最高的国有大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中国华融董事长赖小民在浙江省政府与中国华融签约仪式上表示,将依托中国华融的优势,深化双方合作,共同在华融黄公望金融小镇引进高端产业基金,同时积极引进金融培训中心、研究院等配套设施,力争到2018年实现新增以产业基金为核心领域的金融类企业300家以上、公司管理基金规模达到2000亿以上、税收达到3亿元以上、集聚中高端人才1000人以上。
业绩支撑
“四大AMC中有两家已经H股上市,与其它金融机构相比,诸如中国华融等国有金融资产管理机构的业务牌照要丰富得多,作为上市公司,中国华融一直在积极寻求业务拓展机会。接下来中国华融也会谋求更多的金融牌照。”8月7日,中国华融内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受访时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在中国华融积极扩张的背后,有着其亮丽的业绩支撑。今年3月17日,中国华融公布了其去年港交所上市后的首份年报,年报显示:去年中国华融实现净利润高达16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1%。每股盈利人民币0.43元,同比增长13.2%。同时,公司收购重组类减值率下降至1.5%,拨备比及拨备覆盖率分别达到8.7%及587.1%,风险缓释及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这与国内上市银行整体净利润增速出现下滑甚至负增长的境况相比,是冰火两重天的状态。
另外年报显示:其金融服务业务实现收入为人民币234.6亿元,税前利润为人民币7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0%及31.2%。其中华融证券税前利润达人民币24.4亿元,同比增长112.6%。华融湘江银行税前利润为人民币29.4亿元,同比增长10.6%。华融金融租赁资产总额为人民币837亿元,较年初增长16.1%。
当时赖小民表示,做大做强做优不良资产经营主业,完善综合金融服务功能,实现“不良资产经营、金融服务、资产管理与投资”三大业务板块全面协调发展是中国华融未来的发展目标。
这次签约仪式上,赖小民在谈及未来在浙江的规划时也称,通过发起设立产业并购基金,中国华融在浙江会形成“资产管理”和“投资带动”双核驱动模式,围绕资产经营管理主业,以不良资产经营、产业并购重组、问题企业重组为重点,延伸至资产管理、产业投资、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等业务领域。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