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汽车信披内容逾半年未实现 绿野汽车控股权转让疑生变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徐超 杭州报道
国内高端豪华和超豪华汽车品牌经销商、香港上市公司中国和谐新能源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和谐汽车”,03836.HK)于去年收购电动汽车生产企业浙江绿野汽车有限公司(简称“绿野汽车”),因涉及巨额货款拖欠,遭供应商起诉资产被查封一事曝光后,《华夏时报》记者进一步调查了解到,和谐汽车对绿野汽车控股权转让一事并未如信息披露所述时间进行,已经逾期半年。
根据和谐汽车2016年1月4日之公告,和谐汽车与富士康、腾讯联合成立的有限合伙企业和谐富腾,与和谐汽车的全资子公司河南和谐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简称“河南和谐”)联合成立浙江爱车互联网智能电动车有限公司(简称“爱车公司”),由爱车公司全数收购河南和谐持有的绿野汽车87.57%股权。
根据公告,河南和谐在2016年1月31日前要收到爱车公司的首笔转让款,然后要立刻完成工商股权转让登记。但工商信息显示,直到现在绿野汽车的大股东仍然是河南和谐,也没有股权转让的信息。和谐汽车方面对此没有给予回应。
信披内容落空?
和谐汽车2015年12月7日公告称,在公告日期前,河南和谐与和谐富腾订立股权转让协议,河南和谐同意转让绿野汽车55%的股权给和谐富腾,为人民币2.18亿。股权转让完成后,和谐富腾将持有绿野汽车55%的股权并成为其控股股东,和谐汽车则通过河南和谐持有绿野汽车32.57%的股权。
但2016年1月4日,和谐汽车又发了一份公告称,“经慎重考虑后及为简化绿野汽车的股权转让程序,和谐富腾及河南和谐同意于本公司日期于2015年12月7日公布所提及的股权转让协议将不会进行,且河南和谐将直接转让该协议下其余绿野汽车的55%股权至爱车公司。”“根据本次股权转让协议,爱车公司已同意收购及河南和谐已同意出售于绿野汽车之全部87.57%股权。”
也就是说,原本是和谐富腾与河南和谐直接持股绿野汽车,后来变成由和谐富腾与河南和谐联合成立的爱车公司控股绿野汽车。和谐富腾与和谐汽车计划为绿野汽车引入更多战略及财务投资者,招募更多经验丰富的人才,增加其资本并使其成为独立经营及融资之实体。
对于股份转让,和谐汽车在公告中明确提到:“于2016年1月31日或之前,爱车公司须以现金支付人民币1.234亿作为首笔付款。河南和谐须于收到首笔付款后(但不迟于2016年1月31日)随即于主管工商管理部门备案及促使完成股权转让登记申请。”
但是《华夏时报》记者从工商系统查询到的最新信息显示,绿野汽车的大股东仍然是河南和谐,最新的股权变更日期是2015年7月31日,为河南和谐收购完成绿野汽车87.5691%的股权。这至少说明,按照公告所述,绿野汽车半年仍未完成股权转让登记。
而记者获得的一份印制于2016年4月的“i-Car智能互联网电动汽车进展报告”里面,对于绿野汽车的股东架构明确注明,爱车公司控股87.57%。
而对于爱车公司,和谐汽车曾在公告中称“未来引入的其他投资者出资17%。”记者在报告里面看到,爱车公司股东架构已经注明,由和谐富腾占股55%,和谐汽车28%,红杉资本10%,云锋基金7%。但是爱车公司的工商信息显示,只有和谐富腾与河南和谐两个股东,根本不存在红杉资本和云锋基金。
报告另外还提到,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拥有现成整车资质愿意对外转让,2015年12月以来爱车方面与万丰奥特多轮磋商谈判,对方同意以7000万转让整车资质,合同将于近期签署。但记者向万丰奥特董事长陈爱莲求证获悉,转让一事仍在商谈中。
对于公告所披露绿野汽车股权转让一事究竟有没有完成、还是有了变数,记者也向和谐汽车方面进行询问,对方表示会了解后给予回复,但至截稿时止未获得明确回应。
多重债务羁绊
除全国260多家总计超3亿的货款遭拖欠外,《华夏时报》记者另外了解到,绿野汽车还涉及银行贷款第三方担保的案件。2014年9月15日,同在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浙江金港汽车有限公司,向招商银行绍兴越兴支行贷款2000万,绿野汽车为最高额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方之一。结果金港汽车未按期还贷,绿野汽车被终审判决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供应商告诉记者,在收购之前,和谐汽车方面专门来做过净值调查,还对供应商的货款进行专门的审计,甚至提出过折扣价收购这些欠款。但记者发现,河南和谐与绿野汽车的原控股方、上虞杭州湾工业园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里面,除了对一笔7000万的工程款归属做出明确约定外,其他债务均没有任何字眼提及。
“股权转让是很正常和常见的事情,但转让的时候肯定会把已有债务归属约定明确,万一出现纠纷有据可依。”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之一邵斌律师认为,绿野汽车的股权转让协议竟然没有债务的归属,非常蹊跷。
上虞杭州湾工业园区管委会回避了记者的疑问,只回应称政府是“通过占企业股份方式给予资金支持,并约定投产后逐步收回”。
而和谐汽车方面也没有直接回应这个疑问,只是表示债务是历史遗留问题,和谐汽车也是受害者,不能把和谐汽车当唐僧肉,绿野汽车是独立法人。不过和谐汽车方面也提到,不排除收购过程中出让方对一些信息的隐瞒,当时出让方把绿野汽车的情况讲得很乐观,说绿野年产量18000台车。
而有知情者告诉记者,前几年各个地方的政府都投了很多企业进行扶持,但这几年经济放缓,像绿野汽车这样陷入困境的情况也较为常见,但后面新的股东进来,原来的投资方把新股东当成唐僧肉,那是不可能的。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