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30家央企整合复制国药模式 宝钢等企业将首批跟进

作者:张旭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6-26 19:38:10

摘要:30家央企整合复制国药模式 宝钢等企业将首批跟进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旭 北京报道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空降国药集团,拉开了国务院国资委打造央企职业董事、董事长的序幕,也让央企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向前迈进了一步。
    接近国资委的人士透露:“在国药集团展开新试点之后,这个模式将会被复制到已经实行董事会试点的央企,届时将会出现更多一人兼任2-3家央企的职业化董事长的局面。”
    央企各掌门人,也将面临着从企业家向“职业经理人”的转变。这也意味着,国务院国资委正逐步放权,专心履行出资人的责任,只当“老板”,摆脱“婆婆”的角色,让央企董事会权责自负。


央企董事长兼任国药先行
    国药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和外部董事试点的首批企业,也是首批外部董事担任董事长的试点企业。
    2005年12月初,国药集团成为继宝钢集团、神华集团、诚通集团、铁通集团、国旅集团之后第6家试点董事会的央企。试点之初,国药集团董事会由9名成员组成,外部董事6名,公司内部占3名。
    随后2007年8月份,国药集团原董事长郑鸿退休,外部董事原哈药集团董事长吕存周接任,任期到去年12月份。目前其职位仍为国药集团外部董事。
    除了国药集团,中外运集团、中煤集团和中冶集团也是由外部董事出任董事长。与此同时,国资委也在推行在任董事长出任外部董事,其中包括中国冶金科工集团董事长杨长恒出任攀钢集团外部董事等。
    不过,宋志平出任国药集团董事长,一人身兼两大央企董事长还是让外界惊讶了一番。中国建材集团与国药集团双方主业相去甚远,并无交叉。
    国资委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二局局长姜志刚表示,让宋志平同志担任国药集团外部董事长,是制度创新,而选择宋志平作为这项试点的实施者,也是出于支持国药集团建立央企医药平台的构想,而中国建材集团和宋志平同志有着成功改革重组的经验,有利于国药集团下一步的重组与发展。
    国药集团新闻发言人朱京津表示,国资委认为,国药集团在试点过程中,董事会作为决策层与管理层的执行层,做得相对比较好,企业经营管理和业绩都好,所以就将建立央企职业化董事、董事长的试点放在国药,由国药先行趟出职业董事长的路子。
    而目前,央企中虽然有一部分企业进行了法人治理和董事会试点,但是在138家央企中只是少数,仍有一大部分企业原地踏步。


国药模式将复制
    以往,一些国有企业也有董事会,但都是“一套班子”的体制,董事会既是决策层也是执行层,也都是“一把手”说了算。
    据了解,经过多次法人治理和董事会试点,目前138家央企中,有近30家企业开展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外部董事在董事会中占多数席位,其中有一部分试点企业董事长由外部董事出任。
    朱京津表示,国资委通过董事会、职业董事、董事长制度试点,央企转向董事会决策、经理层执行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决策权与执行权“两权”初步分立,董事会重在决策把关,而管理层重在执行,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从而从中抽身,而不再充当“婆婆”的角色。
    为了保证央企法人治理机构的顺利实施,国资委也建立了多项重要制度作为保障。
    从2005年宝钢等首批7家企业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董事会试点,到苗耕书任中外运外部董事长等4个外部董事担任董事长的试点,再到这次宋志平任国药集团外部董事长,都是标志性事件。
    由在职的中央企业领导担任外部董事长,是国资委建立职业董事、董事长队伍的尝试。随着国药集团试点的实施,这种模式也将会被复制到之前试点的近30家央企中。
    一接近国资委的人士表示:“很有可能会出现一现任央企领导身兼2-3家央企的董事长,宝钢集团、神华集团、中外运集团等企业董事会试点效果也不错,下一步很可能会选定这几家企业跟进。”
    打造职业化的董事、董事长,这是国资委的首创,或许不久将会出现由多人兼任董事长的央企集群,但是也面临着新问题,一个人能否真正管理好2-3个大企业令人生疑,事实上,央企原有的弊端能否通过这种模式的复制来解决,也是疑问颇多。
    并且,打造职业化董事、董事长,而其任命仍是由国资委和中组部来进行,能否真正履行法人治理的要求,还有待实践检验。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