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助力合力辰光转场IPO “小时代”抢登大舞台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思希 北京报道
近日,在新三板挂牌时间尚不足3个月的和力辰光国际文化传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力辰光”)出现在IPO预披露名单中。事实上,和力辰光已经向股转系统提出申请,公司股票于7月1日起暂停转让。
《小时代》撑起半边天
和力辰光2015年年报显示,目前,著名作家郭敬明持有公司999.9万股股份,股权占比为4.05%,为和力辰光前十大股东之一。
尽管郭敬民持有和力辰光股份比例较少,但记者根据相关数据却发现,过去几年,和力辰光的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郭敬明执导的《小时代》系列电影票房分账。
2013年,《小时代1、2》让公司获得收入3411.71万元,占当年公司营业收入的84.01%;2014年,《小时代3》为公司带来1.14亿元票房分账收入,占当年营业收入的73.07%;2015年,《小时代3、4》为公司带来1.02亿元收入,占营业收入的39.84%。
成功绑定郭敬明这棵“摇钱树”,使得和力辰光的收入节节攀升。数据显示,和力辰光2013年、2014年、201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060.79万元、1.56亿元和2.56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715.68万元、3718.94万元和9455.4万元,呈逐年递增之势。截至2015年12月31日,和力辰光总资产为8.5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6.07%;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5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30.19%。
对此,天星资本研究院杨贺表示,和力辰光与业内众多知名编剧、导演、演员形成稳定合作关系,成功将业内优质资源高度聚焦在和力辰光的平台上,将为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频获投资机构青睐
事实上,独特的IP增值服务平台模式使得和力辰光得到了许多投资机构的亲睐,而郭敬明和《小时代》系列电影更是让和力辰光更快地为资本市场所熟知。
2014年年末、2015年年初和力辰光完成A轮融资;2015年10月16日,和力辰光正式变成股份有限公司。之后,和力辰光迅速启动B轮融资,并在2015年12月31日之前全部完成。这次和力辰光共融到了6.29亿,投后估值高达33.29亿。参与投资的机构不仅拥有中信锦绣资本、上海金浦产业投资、招商财富、信达资产以及天星资本等大牌投资机构,亦拥有广东省广电集团下的弘力飞马、已布局VR领域的上海沃肯以及已布局文化金融领域的梦非文化等产业上将有所结合的投资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在谋求资本化的过程中,和力辰光也采取了当下多数拟转板企业的“两手准备”方法。
一方面,公司于2015年11月20日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披露了公开转让说明书,并于今年4月8日正式获准挂牌;另一方面,公司在2015年12月底向北京证监局报送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材料,并于今年6月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申请。6月底,当前述申请被受理后,公司向股转系统提出申请,公司股票自7月1日起暂停转让。
记者致电和力辰光试图询问相关情况,但公司电话一直无法接通。不过,根据此前和力辰光董秘翁志超在公开场合的表态来看,和力辰光早已做好IPO的准备。
“在准备挂牌新三板的同时,公司也在准备IPO,并已经按照以前IPO的审核标准启动了财务核查等程序,同时公司已于2015年12月31日向北京市证监局申请了辅导备案。”翁志超说。
影视公司IPO之路各异
不过,和力辰光想要顺利登陆主板市场并非易事。和力辰光在财报中指出,由于公司目前业务规模有限,少数导演、编剧对公司业绩的贡献占比相对较高,公司对郭敬明团队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而且,如果公司人才储备不能随业务增长而同步提升,将可能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记者注意到,其实早在和力辰光之前,便有不少影视公司尝试登陆主板市场,但多数均以失败告终。
2014年,能量影视首次萌发了登陆A股IPO的计划。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能量影视拟发行1950万股,募资金额为2.32亿元。
然而,即使当初能量影视进入了上会审核程序,但结果却并不完美。当年10月,能量影视IPO申请被证监会否决。陈鲁豫和周立波的“财富梦想”也被迫搁浅。当时有投行人士认为,该公司对于《鲁豫有约》以及《壹周立波秀》两档节目依然存在依赖,未来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让人担忧。
除此之外,不少新三板影视公司也曾试图通过借壳方式登陆A股。
2012年10月,孙俪入股海润影视,持202.27万股,占比1.67%。2014年5月7日,海润影视借壳申科股份上市失败。
2014年8月底,上市公司万好万家发布重组预案称,拟收购青雨影视,当时孙红雷持有青雨影视3.07%的股权,但最后收购宣告失败。
2014年9月,被称为影视公司中明星阵容最庞大的欢瑞世纪借壳泰亚股份以失败告终。其中,杨幂持有欢瑞世纪50万股,持股比例0.46%;杜淳、贾乃亮、孙耀琦、李易峰等均有持股。
“影视公司的收入、利润与行业规律有很大的相关性,存在波动较大的特点,且很多影视公司利润少,甚至尚未开始盈利,上市公司便给出较高的估值,或存在某些业绩对赌条款以未来业绩预期作为估值标准予以收购。一有估值偏高、不合理的嫌疑;二是可能存在利益输送。”北京一家影视公司投资人对记者表示。
在此背景下,不少影视公司将新三板作为登陆资本市场的第一种选择途径。
对此,华龙证券新三板业务管理总部总经理吕红贞分析认为,新三板的定位是服务于创新、创业和成长型中小企业,目前影视公司大多属于上述类别,很难满足IPO的苛刻条件,而门槛相对不高的新三板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为这些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渠道。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