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人民币汇率6.6关口再现“险情” 央妈为何不跟风放水?

作者:肖君秀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6-15 09:38:22

摘要:一场狂风暴雨席卷全球,那就是即将到来的英国脱欧公投的恐慌,以及美联储议息会议美元加息担忧,为此全球央行紧急采取行动。

人民币汇率6.6关口再现“险情” 央妈为何不跟风放水?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肖君秀 深圳报道

一场狂风暴雨席卷全球,那就是即将到来的英国脱欧公投的恐慌,以及美联储议息会议美元加息担忧,为此全球央行紧急采取行动,韩国降息25个基点至1.25%,俄罗斯下调关键利率50个基点至10.50%;新西兰将基准利率维持在低位2.25%,澳大利亚保持1.75%不变,此外日本、印度等央行都等待风险确认以随时放水。

然而,我国央行按兵不动,只是汇率又来了一次大贬。6月13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805,较前一交易日大跌212个基点,距离6.6的关键点位十分接近。而端午节前,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突破6.60整数位,收盘6.6036。同时,A股市场经历了黑色星期一,上证指数暴跌3.21%,创业板更是暴跌6%。

近日,央行副行长张涛称,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做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总需求管理。央行更多强调的是稳健,货币政策这张牌的打法,与去年相比360度大转弯。现在对内央行采用中短期手法补充流动性,对外采用汇率波动应对。那么,人民币未来走势究竟如何?央行为何不跟随全球放水的脚步?

汇率波幅魅力

相对于过去十年人民币单边升值,如今的人民币汇率经过改革与完善,波动幅度更大,显得更加性感。

市场都在静等两件大事的落定, 6月14日至15日,美国议息会议将决定加息与否;6月23日,英国公投日决定是否“脱欧”。

面对外部风吹草动,人民币汇率应声而变。最近两个月美国加息预期之下,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已经从6.45区间一路震荡下行至6.58区间,两个月贬值幅度2%。这种提前反应的好处是,真正事到临头波动就不会过大。

但是目前人民币一直在下行通道中,2015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936,较2014年末6.1190下跌3746点、跌幅6.12%。

今年年初,央行行长周小川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当前中国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国际竞争力仍很强,跨境资本流动处于正常区间,人民币汇率对一篮子货币保持了基本稳定,还有所升值,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

当时国泰君安解读为,人民币汇率改革下,贬值预期可能是阶段性现象,不排出未来出现升值预期的可能。

照现在人民币走势来看,现在人民币仍处于阶段性贬值时期。6月12日、13日,上海陆家嘴论坛上,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称,人民币盯住一揽子货币是不够的,因为一揽子货币是基于贸易权重的,美元的权重不到20%,全球交易当中美元权重超过70%-80%。这也是目前很少有货币是盯住一揽子货币的,美元的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

其还称,符合经济预期的贬值不可怕,大部分国家汇率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波动,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人民币有序贬值有利于化解金融风险,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要克服汇率贬值的恐惧,要把汇率的调整和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化解金融风险结合起来。

眼下,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已经快逼近6.60的关口。这是一个关键的心理点位,在去年“811”汇改和今年1月人民币中间价都出现快速下跌,当时在岸人民币汇率都曾触及6.59,保住了6.6关口未破,此次人民币汇率大跌市场又开始紧张起来。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则称,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中期趋势可升可贬,强化对一篮子货币参考以来,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波幅明显下降,而人民币对美元的日均波幅上升,今年3月至5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日均波幅为0.2%,是2015年的1.5倍。人民币对美元双向波动扩大,有助于减少套利活动导致的人民币贬值压力。

但同时,在汇率大幅波动之下,很多企业对汇率避险有强烈需求,以对冲汇率风险,但是人民币期货产品在国内仍是空白,市场期望推出以应对人民币的波动。

放水漫堤成过去

去年资本市场险情重重,央行往往把握准确,及时降准、降息,但是今年资本市场也出现过大幅波动,包括这一次,央行没有动作。

“一方面企业的债务率已经很高,继续放水也无法进入实体,只会导致更多的流动性在市场上空转,炒高某些资产价格甚至引发局部金融危机;另一方面降准降息对人民币价格造成不可逆冲击,引发贬值趋势预期。”某商业银行资金部门人士称。

全球机构都在猜今年我国央行放水的情况,花旗认为今年还将降准4次、降息2次;摩根大通预计至少3次降准,并将在今年第二季度降息。但是今年半年过去了,央行还没有动静。

为什么不继续放水?5月9日,权威人士谈中国经济L型要持续几年,称树不能长到天上,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负增长,甚至让老百姓储蓄泡汤……还称多做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事情,避免用“大水漫灌”的扩张办法给经济打强心针,造成短期兴奋过后经济越来越糟。

近日,央行副行长张涛称,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做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总需求管理。今年年初,周小川对货币政策表述为,鉴于目前中国和全球经济形势,货币政策处于稳健略偏宽松的状态,还要不断观察、适时动态调整。三个多月过去,目前“宽松”二字去掉,调整只剩下“稳健”了。

去年下半年以来,银行已经历五次降准、六次降息,未来降准、降息空间大减,未来除了非常时刻才会动用。今年以来央行调节流动性常用的手法为逆回购、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

今年博鳌亚洲论坛上,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副主席暨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继铭称,中国企业债务率占GDP150%多是全球之最。

现在更为棘手的是,企业的债务率过高,如果采取继续放水只会产生更多坏账。企业债务过高,如何降杠杆成为经济痛点之一。

年初,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第46届经济论坛上,工商银行前董事长姜建清说,中国需要解决的是企业负债率过高,改革中间非常艰难,需要去库存、去杠杆、去产能过剩。这是很痛苦的过程,需要有成本,无论是财政成本、金融成本或者是其他成本,这样才能实施转换。中国必须要进行一场改革,尽管这场改革是非常的艰难,但是只有完成这项改革,才能使中国的经济有一个更加光辉的未来。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